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思维导图初一

定义:一定区域内,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定区域:限定的空间范围。
生物:所有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环境:所有非生物因素。
相互作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
统一整体:各个组成部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关键词:
森林:大型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
湖泊:水域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水生生物群落。
农田:人工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一滴水:微观生态系统,也存在微小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大小:可大可小,例如:
1. 生产者:
定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
类型:主要为绿色植物(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藻类等),以及某些化能自养型细菌(如硝化细菌)。
作用:是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2. 消费者:
定义: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或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
类型:动物,包括草食性动物(初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杂食性动物。
作用:维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控制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
3. 分解者:
定义: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或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物。
类型: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一些腐食性动物(如蚯蚓、秃鹫等)。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促进物质循环。
A. 生物成分
1. 阳光:
作用: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
2. 空气:
成分: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
作用:氧气是生物呼吸的必需气体,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氮气是蛋白质等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3. 水:
作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活动的重要溶剂和媒介,影响生物的分布。
4. 温度:
作用: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不同生物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5. 土壤:
成分:包括无机盐、有机质、水分、空气等。
作用:为陆生植物提供支撑和养分,影响土壤生物的生存。
6. 其他因素:
例如:湿度、风力、地形等,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B. 非生物成分
1. 食物链:
定义: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
能量流动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每条食物链通常不超过5个环节。
特点:
例子:草 → 兔子 → 狐狸 → 老鹰
2. 食物网:
定义:由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网状结构。
形成原因:一种生物可能以多种生物为食,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所捕食。
意义:食物网使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A. 食物链和食物网
1. 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2. 能量流动方向:单向流动,从生产者到各级消费者,逐级递减。
3. 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只能将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传递到自身。
4. 能量流动特点:
单向流动:能量不能逆向流动。
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
B. 能量流动
1. 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2. 主要物质:碳、氮、水等。
3. 碳循环:
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和燃烧等途径返回大气。
重要性:维持地球上的碳平衡,影响全球气候。
4. 氮循环:
过程:大气中的氮气通过固氮作用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利用,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通过分解者的作用返回大气。
重要性: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元素。
C. 物质循环
1.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是重要的碳汇。
2. 草原生态系统:以草本植物为主,分布广泛,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3. 荒漠生态系统:降水稀少,生物种类少,适应干旱环境。
4. 农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需要人工干预才能维持。
A. 陆地生态系统
1. 海洋生态系统:面积广阔,生物种类丰富,是重要的渔业资源。
2. 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河流、池塘等,生物种类多样,是重要的水资源。
3. 湿地生态系统: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
B. 水域生态系统
A. 定义: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1. 生物种类: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2. 食物网复杂程度: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3.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越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B. 影响因素:
1. 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
2. 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C. 类型: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捕捞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
A. 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关键。
B. 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避免生态灾难。
C. 提供生态服务:生态系统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如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D. 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系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思维导图初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共工撞裂天柱的四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