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中心主题:第一单元——美丽的秋天
一级分支:课文内容
-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 主要人物: 孩子们、老师
- 主要地点: 大青树下、学校
- 主要事件:
- 欢快地上学:早晨热闹景象、各民族孩子穿着鲜艳的服装。
- 铃声响了:充满活力的上课场景、琅琅读书声。
- 课间活动:丰富多彩的课间游戏、快乐的氛围。
- 重点词语: 鲜艳、打扮、欢唱、招引、飘扬、古老、铜钟、敬爱
- 中心思想: 展现了边疆少数民族孩子幸福快乐的校园生活,以及对学校和老师的热爱之情。
- 写作手法:
- 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营造热闹欢快的氛围。
- 运用色彩鲜艳的词语描写环境,突出边疆小学独特的民族特色。
- 思维导图扩展:
- 孩子们来自哪些民族?他们的服装有什么特点?
- 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和习俗?
- 如果你能到大青树下的小学去参观,你最想做什么?
-
2. 《花的学校》
- 主要人物: 我、花的孩子们、他们的妈妈
- 主要地点: 云彩里、地上、花的学校
- 主要事件:
- 花的学校在云彩里,描写了花的孩子们上学时的情形。
- 雨停了,花的学校放学了,孩子们跑回大地。
- 表达了“我”对花的学校的向往和喜爱。
- 重点词语: 绒毛、飘落、鲜艳、尽情、歌唱、舞蹈、安宁、教室
- 中心思想: 描写了诗人想象中的花的学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童真童趣的追求。
- 写作手法:
- 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花儿当作孩子,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行为。
- 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花的学校”。
- 运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花的学校的景象,营造梦幻般的氛围。
- 思维导图扩展:
- 花的孩子们在学校里会学什么?
- 你想象中的“花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 如果你可以成为一朵花,你希望是什么花?为什么?
-
3. 《不懂就要问》
- 主要人物: 李四光、爷爷
- 主要事件:
- 李四光小时候向爷爷请教太阳为什么早上是圆的,中午是扁的。
- 爷爷用实际例子耐心解答李四光的问题。
- 李四光明白了不懂就要问的道理。
- 重点词语: 轮流、摇晃、诚实、清楚、仔细、钻研、研究
- 中心思想: 讲述了李四光小时候不懂就问的故事,赞扬了李四光从小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精神,以及爷爷耐心解答、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 写作手法:
- 通过对话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变化。
- 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易懂。
- 思维导图扩展:
- 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 你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 你认为在学习中,不懂就要问重要吗?为什么?
二级分支:语文园地一
- 字词积累:
- 识字加油站: 学习与天气有关的词语:霜、冻、霞、雾、雹、雷。
- 字词句运用:
- 区分形近字、音近字,并组词。
- 学习运用“……像……”的比喻句,描写秋天的景色。
- 学习运用加标点符号,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
- 日积月累: 背诵《秋天的雨》片段,感受秋天的美好。
- 口语交际: 说说你眼中的秋天,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 展示台: 展示搜集到的秋天景物图片或文字资料。
三级分支:写作练习
- 仿写句子: 运用“……像……”的句式,描写秋天的景物。例如:红叶像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山坡。
- 片段描写: 描写你喜欢的一种秋天的景物。例如:秋天的落叶、秋天的果园、秋天的田野。
- 写日记: 记录你观察到的秋天的变化,以及你的感受。
四级分支:阅读拓展
- 阅读与秋天有关的诗歌:例如《山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阅读与秋天有关的散文:例如《秋天的怀念》。
- 阅读与秋天有关的故事:例如《小蝌蚪找妈妈》。
五级分支:单元总结
- 知识梳理: 回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字词、课文内容、写作方法等。
- 能力提升: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 情感体验: 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思维导图颜色及形状说明:
- 中心主题:圆形,红色
- 一级分支:矩形,蓝色
- 二级分支:椭圆形,绿色
- 三级分支:菱形,黄色
- 四级分支:平行四边形,橙色
- 五级分支:梯形,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