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生物思维导图大全

《七下生物思维导图大全》

一、植物的世界

1. 绿色植物与环境

1.1 光合作用

1.1.1 定义
  •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1.1.2 原料
  • 二氧化碳、水
1.1.3 产物
  • 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氧气
1.1.4 条件
  • 光照、叶绿体
1.1.5 意义
  • 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 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1.2 呼吸作用

1.2.1 定义
  • 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
1.2.2 原料
  • 有机物、氧气
1.2.3 产物
  • 二氧化碳、水、能量
1.2.4 意义
  • 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3 蒸腾作用

1.3.1 定义
  • 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1.3.2 部位
  • 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
1.3.3 意义
  • 促进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 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 增加大气湿度。

1.4 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1.4.1 吸收
  • 根尖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1.4.2 运输
  • 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1.4.3 途径
  • 根毛细胞 -> 表皮细胞 -> 根皮层细胞 -> 导管 -> 茎 -> 叶

2. 开花和结果

2.1 花的结构

2.1.1 主要结构
  • 雄蕊:花药、花丝
  • 雌蕊:柱头、花柱、子房
2.1.2 其他结构
  • 花萼、花瓣、花托

2.2 传粉

2.2.1 自花传粉
  • 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
2.2.2 异花传粉
  • 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2.2.3 方式
  • 风媒传粉、虫媒传粉

2.3 受精

2.3.1 过程
  • 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
2.3.2 场所
  • 胚珠

2.4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4.1 果实
  • 子房发育成果实。
  •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2.4.2 种子
  • 胚珠发育成种子。
  • 受精卵发育成胚。

2.5 种子萌发

2.5.1 条件
  • 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5.2 过程
  • 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3. 植物的分类

3.1 藻类植物

  • 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3.2 苔藓植物

  • 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茎和叶,但没有真正的根。

3.3 蕨类植物

  • 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

3.4 裸子植物

  • 有根、茎、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3.5 被子植物

  • 有根、茎、叶,种子有果皮包被。

二、动物的世界

1.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1 动物的运动

1.1.1 运动方式
  • 飞行、游泳、跳跃、奔跑、爬行等。
1.1.2 运动器官
  • 翅膀、鳍、足、肌肉等。

1.2 动物的行为

1.2.1 先天性行为
  • 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
1.2.2 学习行为
  • 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2.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1 无性生殖

2.1.1 例子
  • 出芽生殖(如水螅)、分裂生殖(如草履虫)

2.2 有性生殖

2.2.1 卵生
  • 鸟类、鱼类、爬行类等。
2.2.2 胎生
  • 哺乳类。

2.3 发育方式

2.3.1 完全变态发育
  • 昆虫:卵 -> 幼虫 -> 蛹 -> 成虫
2.3.2 不完全变态发育
  • 昆虫:卵 -> 幼虫 -> 成虫

3. 动物的分类

3.1 脊椎动物

3.1.1 鱼类
  •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3.1.2 两栖类
  •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1.3 爬行类
  • 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干燥。
3.1.4 鸟类
  • 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3.1.5 哺乳类
  • 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胎生哺乳。

3.2 无脊椎动物

3.2.1 腔肠动物
  • 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3.2.2 扁形动物
  • 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3.2.3 线形动物
  • 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
3.2.4 环节动物
  •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
3.2.5 软体动物
  • 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和贝壳。
3.2.6 节肢动物
  • 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

三、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1. 人类的起源

1.1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1.2 人类进化历程

  • 森林古猿 -> 能人 -> 直立人 -> 智人 -> 现代人

2. 人类的进化特点

2.1 直立行走

  • 解放前肢,扩大视野。

2.2 大脑发达

  • 提高学习和适应能力。

2.3 使用工具

  • 提高生存能力。

3. 人类的文化与发展

3.1 语言的产生

  • 促进交流和知识的传播。

3.2 文字的出现

  • 记录和传承文化。

3.3 社会的形成

  • 促进合作和发展。

四、生物与环境

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1.1 生物适应环境
  • 生物为了生存,必须适应环境。
1.1.2 环境改变影响生物
  • 环境改变会导致生物的分布和数量发生变化。

1.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生物可以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2. 生态系统

2.1 组成

  • 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2 食物链和食物网

2.2.1 食物链
  • 生产者 -> 初级消费者 -> 次级消费者 -> 三级消费者
2.2.2 食物网
  • 多个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

2.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3.1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能够维持自身的稳定。
2.3.2 影响因素
  • 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3. 环境保护

3.1 环境污染

  •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3.2 保护生物多样性

  • 建立自然保护区、颁布法律法规。

3.3 可持续发展

  • 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数学思维导图3年级下册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