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我最棒思维导图二年级上册数学

《计算我最棒思维导图二年级上册数学》

一、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一) 加法

  • 1. 两位数加两位数:

    • 不进位加法:

      • 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不向十位进一。
      • 例题: 23 + 34 = ? (23 + 34 = 57)
      • 思维导图:
        • 中心: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
        • 分支1:数位对齐 (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 分支2:从个位加起
        • 分支3:个位计算结果(小于10)
        • 分支4:十位计算结果
        • 分支5:最终结果 (组合个位和十位的计算结果)
    • 进位加法:

      • 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 例题: 28 + 34 = ? (28 + 34 = 62)
      • 思维导图:
        • 中心: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
        • 分支1:数位对齐 (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 分支2:从个位加起
        • 分支3:个位计算结果 (大于等于10)
        • 分支4:向十位进一
        • 分支5:十位计算结果 (加上进位“1”)
        • 分支6:最终结果 (组合个位和十位的计算结果)
  • 2. 加法应用题:

    • 常见类型: 求总数、求和、比...多
    • 解题步骤:
      • 理解题意: 读懂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 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是加法还是减法。
      • 列式计算: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检验作答: 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写出答案。
    • 例题: 小明有25个苹果,小红有32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5 + 32 = 57)
    • 思维导图:
      • 中心:加法应用题
      • 分支1:理解题意 (提取关键词,例如 “一共”、“总共”)
      • 分支2: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是求总数)
      • 分支3:列式 (将已知数量相加)
      • 分支4:计算 (得出结果)
      • 分支5:作答 (完整表达答案)

(二) 减法

  • 1. 两位数减两位数:

    • 不退位减法:

      • 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够减。
      • 例题: 57 - 23 = ? (57 - 23 = 34)
      • 思维导图:
        • 中心: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
        • 分支1:数位对齐 (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 分支2:从个位减起
        • 分支3:个位够减
        • 分支4:十位计算结果
        • 分支5:最终结果 (组合个位和十位的计算结果)
    • 退位减法:

      • 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
      • 例题: 52 - 28 = ? (52 - 28 = 24)
      • 思维导图:
        • 中心: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
        • 分支1:数位对齐 (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 分支2:从个位减起
        • 分支3:个位不够减
        • 分支4:向十位借一当十
        • 分支5:十位计算结果 (注意减去借走的“1”)
        • 分支6:最终结果 (组合个位和十位的计算结果)
  • 2. 减法应用题:

    • 常见类型: 求剩余、求差、比...少
    • 解题步骤:
      • 理解题意: 读懂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 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是加法还是减法。
      • 列式计算: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 检验作答: 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写出答案。
    • 例题: 小明有50元钱,买了一个文具盒用了28元,还剩多少元?(50 - 28 = 22)
    • 思维导图:
      • 中心:减法应用题
      • 分支1:理解题意 (提取关键词,例如 “还剩”、“剩下”、“相差”)
      • 分支2: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是求剩余/差)
      • 分支3:列式 (用总数减去用掉的)
      • 分支4:计算 (得出结果)
      • 分支5:作答 (完整表达答案)
  • 3. 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 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 例题: 25 + 32 - 15 = ? (25 + 32 = 57, 57 - 15 = 42)
    • 思维导图:
      • 中心: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 分支1:从左到右的顺序
      • 分支2:先计算前两个数 (加法/减法)
      • 分支3:将计算结果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 (加法/减法)
      • 分支4:最终结果

(三) 加减混合运算:

  • 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遇到加法先算加法,遇到减法先算减法。
  • 例题: 28 + 15 - 20 = ? (28 + 15 = 43, 43 - 20 = 23)
  • 思维导图:
    • 中心:加减混合运算
    • 分支1:从左到右的顺序
    • 分支2:先加后减 或者 先减后加
    • 分支3:逐步计算,注意进位和退位
    • 分支4:最终结果

二、角的初步认识

(一) 角的组成

  • 组成部分: 顶点、两条边。
  • 角的画法: 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两条直线。
  • 思维导图:
    • 中心:角的组成
    • 分支1:顶点 (角的尖端)
    • 分支2:边 (两条直线)
    • 分支3:角的符号 (∠)

(二) 角的大小

  • 判断方法: 角的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直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
  • 锐角和钝角: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 思维导图:
    • 中心:角的大小
    • 分支1:角的张开程度 (张开越大,角越大)
    • 分支2:直角 (用三角板判断)
    • 分支3:锐角 (小于直角)
    • 分支4:钝角 (大于直角)

(三) 如何用三角板画直角

  • 步骤:
    1. 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一点重合。
    2. 沿着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画两条射线。
  • 思维导图:
    • 中心:画直角
    • 分支1:准备 (三角板,铅笔,纸)
    • 分支2:定位 (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准一个点)
    • 分支3:画线 (沿着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画线)
    • 分支4:完成 (形成一个直角)

三、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 乘法的含义

  • 相同加数求和的简便运算: 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
  • 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例如:3 + 3 + 3 + 3 = 12 可以写成 3 x 4 = 12,读作:3乘4等于12。
  •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乘数、乘数、积。
  • 例题: 5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为 2 x 5 = 10 或者 5 x 2 = 10。
  • 思维导图:
    • 中心:乘法的含义
    • 分支1:相同加数 (多个相同的数相加)
    • 分支2:简便运算 (用乘法代替加法)
    • 分支3:乘法算式 (乘数 x 乘数 = 积)
    • 分支4:读法 (例如: 3 乘以 4 等于 12)

(二) 2-5的乘法口诀

  • 口诀记忆: 熟练背诵2-5的乘法口诀。
  • 口诀的应用: 利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 例题: 3 x 4 = ? 通过三四十二的口诀,得出答案是12。
  • 思维导图:
    • 中心:2-5的乘法口诀
    • 分支1:二的乘法口诀 (二一得二,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 二九十八)
    • 分支2:三的乘法口诀 (三一得三, 三二得六, 三三得九, ..., 三九二十七)
    • 分支3:四的乘法口诀 (四一得四, 四二得八, 四三十二, ..., 四九三十六)
    • 分支4:五的乘法口诀 (五一得五, 五二一十, 五三十五, ..., 五九四十五)
    • 分支5:口诀的应用 (快速计算乘法)

(三) 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 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 列式计算: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乘法算式。
  • 检验作答: 检查计算是否正确,写出答案。
  • 例题: 每个小朋友有3个苹果,5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苹果?(3 x 5 = 15)
  • 思维导图:
    • 中心:乘法解决问题
    • 分支1:理解题意 (提取关键词,例如 "每个", "一共")
    • 分支2: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是求几个几)
    • 分支3:列式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乘法算式)
    • 分支4:计算 (得出结果)
    • 分支5:作答 (完整表达答案)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八上英语34单元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