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1思维导图》
I. 绪论:开启政治生活
1. 认识政治
- 1.1 政治的含义:
- 狭义:指国家或社会集团中维护统治、实现一定阶级利益的活动。
- 广义:指一切社会集团为实现一定利益所从事的活动。
- 1.2 政治的构成要素:
- 政治主体:进行政治活动的个人、群体、组织、政党、国家等。
- 政治客体:政治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和影响的范围。
- 政治关系:政治主体之间因利益关系而形成的相互作用关系,如权力关系、合作关系、冲突关系等。
- 1.3 政治的本质: 经济基础的集中表现,是维护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 服务于特定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 政治生活的主题
- 2.1 人民民主专政:
- 我国国体,即国家政权的性质。
- 实质:人民当家作主。
- 2.2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利益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 2.3 和平与发展:
- 当今时代的主题。
-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II. 公民的政治生活
1.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 1.1 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
- 权利是义务的基础,义务是权利的保障。
- 权利的实现需要履行义务,义务的履行保障权利的实现。
- 1.2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基础权利。
- 监督权: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
- 政治参与权: 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
-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保障国家安全和稳定。
- 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政治生活的基础规范。
2. 参与民主选举
- 2.1 选举的意义:
- 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 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代表,维护人民利益。
- 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 2.2 选举的原则:
- 普遍性: 除法律规定的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平等性: 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投票权等值。
-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选举方式。
- 差额选举: 候选人人数多于应选人数,有利于选出优秀代表。
- 秘密投票: 保障公民自由表达意愿。
- 2.3 投票技巧与注意事项:
- 了解候选人情况。
- 理性投票,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选择。
- 遵守选举秩序,尊重他人投票权。
3. 参与民主决策
- 3.1 民主决策的意义:
- 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
-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 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 3.2 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
-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通过信访、电话、网络等渠道反映意见和建议。
- 专家咨询制度: 听取专家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 社会听证制度: 公开听取各方意见,保障公民的参与权。
-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向社会公开重大事项,接受社会监督。
4. 参与民主管理
- 4.1 民主管理的意义:
- 提高基层群众的自治能力。
- 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 保障人民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 4.2 民主管理的途径:
- 村民自治制度: 村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参与村务管理。
- 居民自治制度: 居民通过居民委员会等形式参与社区管理。
- 企业民主管理: 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参与企业管理。
- 4.3 民主管理的要求:
- 依法进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 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 发扬民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
5. 参与民主监督
- 5.1 民主监督的意义:
- 防止权力滥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 保障人民的监督权。
- 5.2 民主监督的途径:
- 信访举报制度: 向有关部门举报违法违纪行为。
- 舆论监督: 通过媒体曝光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 人大代表的监督: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
- 政协委员的监督: 政协委员通过提案、视察等形式进行民主监督。
- 5.3 民主监督的要求:
- 依法进行,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
-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
- 通过合法渠道进行监督。
III. 我国的政府
1. 政府的职能与作用
- 1.1 政府的职能:
- 政治职能: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巩固国家政权。
- 经济职能: 促进经济发展,调节经济运行。
- 文化职能: 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国民素质。
- 社会职能: 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民生。
- 1.2 政府的作用:
-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制定发展规划,调控宏观经济。
-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
- 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保障公共安全,提供社会保障,改善民生。
- 1.3 建设服务型政府:
- 目标: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 要求: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方式。
2. 政府的权力与责任
- 2.1 权力的来源: 人民赋予。
- 2.2 权力的行使: 依法行使,接受监督。
- 2.3 责任: 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 2.4 规范政府行为的要求:
- 依法行政: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
- 接受监督: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认真听取人民意见。
- 廉洁奉公: 廉洁自律,公正执法。
- 提高效率: 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服务质量。
3. 我国政府的类型
- 3.1 中央政府: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 3.2 地方政府: 各级人民政府。
- 省级政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市级政府: 各地级市人民政府。
- 县级政府: 各县、自治县、县级市人民政府。
- 3.3 特别行政区政府: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
IV. 国际社会
1.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 1.1 国家利益: 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 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都是围绕国家利益展开的。
- 1.2 国家力量: 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 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大。
2.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2.1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 世界各国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机遇。
- 2.2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2.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打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3. 国际组织
- 3.1 联合国:
- 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
- 3.2 世界贸易组织 (WTO):
- 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维护公平贸易秩序。
- 3.3 其他国际组织:
- 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世界银行 (WB)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