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

《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

一、生命活动的调节

1. 神经调节

1.1. 神经系统的组成

1.1.1. 中枢神经系统:
  • 脑:
    • 大脑:
      • 功能:感觉、运动、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功能
      • 结构:大脑皮层(感觉区、运动区、语言区等)、大脑半球、胼胝体
    • 小脑:
      • 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
    • 脑干:
      • 功能: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活动的维持
  • 脊髓:
    • 功能:反射活动、传导神经冲动
    • 结构:灰质(神经元胞体集中处)、白质(神经纤维集中处)
1.1.2. 周围神经系统:
  • 神经:
    •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兴奋传到效应器
    • 混合神经:包含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
  •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

1.2. 神经元(神经细胞)

1.2.1. 结构:
  • 细胞体:包含细胞核等结构,是代谢中心
  • 树突:短而多分枝,接受信息
  • 轴突:长而少分支,传递信息
  • 神经末梢(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部分
1.2.2. 功能:
  • 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

1.3. 神经纤维的传导

1.3.1. 静息电位:
  • 特点:外正内负
  • 原因:K+外流为主,Na+内流较少
1.3.2. 动作电位:
  • 特点:外负内正
  • 原因:Na+大量内流
1.3.3. 传导方式:
  • 局部电流(电信号):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特点:速度快、双向传导

1.4.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4.1. 突触:
  • 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 类型:轴突-树突、轴突-胞体
1.4.2. 神经递质:
  • 合成和释放:突触前膜释放
  • 种类: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 作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 去向:被酶分解或重吸收
1.4.3. 传递过程:
  •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单向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1.4.4. 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 兴奋性: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 抑制性:引起突触后膜Cl-通道打开,Cl-内流,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

1.5. 反射弧

1.5.1. 组成:
  •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5.2. 反射类型:
  • 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 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后天形成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2. 体液调节

2.1. 激素调节

2.1.1. 激素的特点:
  • 微量高效
  • 通过体液运输
  •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1.2. 主要内分泌腺:
  • 垂体: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 肾上腺:肾上腺素
  • 胰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 性腺:性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
2.1.3. 激素调节的特点:
  • 速度慢
  • 作用范围广
  • 作用时间长
2.1.4. 血糖调节:
  • 胰岛素:降低血糖,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
  • 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1.5. 水盐调节:
  •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2.1.6. 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
  • 分级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
  • 反馈调节:当激素含量过高或过低时,会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2.2. 其他体液调节物质

  • CO2:调节呼吸
  • 组织胺:炎症反应

3. 免疫调节

3.1. 免疫系统的组成

3.1.1. 免疫器官:
  • 胸腺、骨髓、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
3.1.2. 免疫细胞:
  • 淋巴细胞:
    • T细胞:细胞免疫、辅助B细胞
    • B细胞:体液免疫
    •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非特异性免疫
  • 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
3.1.3. 免疫活性物质:
  • 抗体
  • 淋巴因子
  • 溶菌酶

3.2. 免疫的类型

3.2.1.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 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
  • 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特定抗原
3.2.2. 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性免疫):
  • 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 抗体: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 淋巴因子: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活化的物质
  • 类型:
    • 体液免疫:B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
    • 细胞免疫: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3.3.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 自身免疫病: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损伤
  • 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功能缺陷

二、植物激素调节

1. 植物激素的种类

  • 生长素: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
  •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 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片和果实衰老和脱落
  •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2. 植物激素的调节

  • 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等过程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 植物的向光性、顶端优势等现象与植物激素的调节密切相关。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生态系统的结构

  • 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2. 生态系统的功能

  • 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 信息传递: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的能力
  • 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原状的能力
  • 影响因素:物种丰富度、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4. 保护生物多样性

  •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 迁地保护: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
  • 其他措施:颁布法律法规、提高公众意识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小猴子下山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