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思维导图

《心电图思维导图》

一、基础知识

1.1 心脏生理

1.1.1 心脏解剖

  • 四个腔室: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 瓣膜:三尖瓣、二尖瓣(僧帽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
  • 传导系统:窦房结 (SA node)、房室结 (AV node)、希氏束 (Bundle of His)、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s)

1.1.2 心脏电生理

  • 细胞膜电位: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
  • 离子通道: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
  • 兴奋性:兴奋、传导、收缩
  • 心动周期:
    • 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射血期
    • 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充盈期

1.2 心电图原理

1.2.1 心电向量

  • 心电向量的含义:心脏某一瞬间的电活动强度和方向
  • 心电向量的合成:单个心肌细胞电活动的叠加

1.2.2 导联系统

  • 标准肢体导联:I、II、III 导联
  •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导联
  • 胸前导联:V1-V6 导联

1.2.3 心电图波形

  • P 波:心房除极
  • QRS 波群:心室除极
  • T 波:心室复极
  • U 波:(不常见)浦肯野纤维复极
  • PR 间期:心房除极至心室除极开始的时间
  • QT 间期:心室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成的时间
  • ST 段: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二、心电图判读

2.1 基本步骤

2.1.1 校正与标准化

  • 电压校正:1 mV = 10 mm
  • 走纸速度:25 mm/s

2.1.2 频率与节律

  • 心率计算:
    • 规则心律:心率 = 1500 / RR间期格数 (小格) 或 300 / RR间期格数 (大格)
    • 不规则心律:数6秒钟的QRS波个数 × 10
  • 节律判断:窦性节律、异位心律

2.1.3 波形与间期测量

  • P 波:形态、振幅、时限
  • PR 间期:测量时长
  • QRS 波群:形态、时限、振幅
  • ST 段:抬高或压低
  • T 波:形态、方向、振幅
  • QT 间期:测量时长,并进行QTc校正 (Bazett 公式)

2.1.4 轴向分析

  • QRS 电轴:判断电轴方向,明确是否存在电轴偏移
  • 简易法:观察 I 导联和 aVF 导联 QRS 波的极性

2.2 常见异常

2.2.1 心律失常

  •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
  • 房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 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
  • 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 (Mobitz I 型 & II 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 预激综合征:WPW 综合征、LGL 综合征

2.2.2 心肌缺血

  • ST 段压低:水平型、下斜型
  • T 波倒置:对称性T波倒置
  • ST 段抬高:弓背向上型
  • Q 波:病理性 Q 波

2.2.3 心室肥大

  • 左心室肥大:R 波在 V5 或 V6 导联增高,S 波在 V1 导联增深
  • 右心室肥大:R 波在 V1 导联增高,S 波在 V5 或 V6 导联增深

2.2.4 其他异常

  • 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低钙血症
  • 药物影响:地高辛、奎尼丁
  • 心包炎:ST 段弥漫性抬高
  • 肺栓塞:S1Q3T3 征

三、临床应用

3.1 诊断

  • 心律失常的诊断
  • 心肌缺血/梗死的诊断
  • 电解质紊乱的辅助诊断
  • 药物毒性的评估

3.2 监测

  • 围术期心电监测
  • 药物治疗的心电监测
  • 重症监护病房 (ICU) 患者的心电监测

3.3 预后评估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
  • 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

四、进阶学习

4.1 特殊心电图

  • 高分辨心电图
  • 动态心电图 (Holter)
  • 运动平板心电图
  • 食道心电图

4.2 心电图报告书写

  • 描述性报告
  • 诊断性报告

4.3 心电图软件

  • 熟悉常用的心电图分析软件
  • 了解软件辅助诊断的局限性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物理第三章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