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气候思维导图

《地理气候思维导图》

一、气候要素

1. 气温

  • 影响因素:

    • 纬度: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太阳辐射入射角)。
    • 地形: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 海陆位置: 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小,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
    • 洋流: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 植被覆盖: 植被覆盖率高,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
    • 人类活动: 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 表示:

    • 年平均气温: 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 气温日较差: 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 气温年较差: 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 等温线: 连接气温相同的点的线。
  • 分布规律:

    • 水平方向: 纬度地带性、海陆差异性、地形差异性。
    • 垂直方向: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地带性)。

2. 降水

  • 形成过程:

    • 水汽蒸发: 水体、土壤、植被等蒸发。
    • 水汽输送: 大气环流(信风、西风等)。
    • 水汽抬升冷却:
      • 对流雨: 地面受热强烈,形成上升气流。
      • 地形雨: 气流受地形阻挡,被迫抬升。
      • 锋面雨: 冷暖气团交汇。
      • 气旋雨: 低气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
  • 影响因素:

    • 大气环流: 信风带、西风带、季风。
    •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 洋流: 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 植被: 植被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降水。
  • 表示:

    • 降水量: 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的总量。
    • 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内降落的降水量。
    • 降水频率: 一定时间内降水发生的次数。
    • 等降水量线: 连接降水量相同的点的线。
  • 分布规律:

    • 赤道地区: 降水多。
    • 南北回归线附近: 降水少(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中纬度沿海地区: 降水多(西风带影响)。
    • 季风区: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3. 气压与风

  • 气压:

    • 定义: 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 影响因素: 温度、湿度、海拔。
    • 分布: 同高度,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湿度大的地方气压低,湿度小的地方气压高;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 风:

    • 成因: 水平气压差。
    • 风向:
      • 高压指向低压: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转偏向力)。
      • 等压线: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 风力: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密集)。
    • 风带:
      • 信风带: 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
      • 西风带: 由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
      • 极地东风带: 由极地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
    •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节性风。
      • 东亚季风: 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 南亚季风: 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二、气候类型

1. 热带气候

  •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赤道附近)。
  •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南北回归线附近)。
  •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集中于夏季(亚洲南部、东南部)。
  •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燥(副热带高压控制)。

2. 温带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中纬度大陆东岸)。
  •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中纬度大陆西岸)。
  •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沿岸)。
  •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较差大(中纬度大陆内部)。
  • 温带沙漠气候: 全年干燥少雨,气温年较差大(大陆内部)。

3. 寒带气候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夏季短暂温凉,冬季漫长寒冷(高纬度大陆内部)。
  • 苔原气候: 全年寒冷,夏季短暂融化(北极圈附近)。
  •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南极洲、格陵兰岛)。

4. 高山气候

  • 特点: 气温低,降水多,风力大。
  • 形成: 海拔高,受地形影响。

三、气候变化

1. 自然原因

  • 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周期变化影响地球气候。
  • 地球轨道变化: 地球轨道形状、地轴倾斜角、岁差的变化。
  • 火山活动: 火山喷发释放大量气体和火山灰,影响太阳辐射。
  • 海陆分布变化: 地壳运动改变海陆位置,影响大气环流。

2. 人为原因

  • 温室气体排放: 燃烧化石燃料、毁林等导致温室气体浓度升高。
  • 土地利用变化: 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改变地表反射率。
  • 工业活动: 工业生产排放污染物,影响大气成分。

3. 影响

  • 海平面上升: 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
  •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干旱、洪涝、高温热浪等。
  • 生态系统变化: 物种分布范围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
  • 农业生产影响: 作物生长周期改变、产量下降。
  • 人类健康影响: 热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增加。

4. 应对措施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植树造林。
  • 适应气候变化: 建设防洪设施、培育耐旱作物。
  • 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数学必修五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