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农业思维导图》
一、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1.1 农业的概念
- 定义: 人类为了获取动植物产品,利用土地、光照、水分、养分等自然资源,进行动植物生产的部门。
- 目的: 提供食物(粮食、蔬菜、水果、肉类、奶类、蛋类等)、工业原料(棉花、油料、麻类等)和部分能源(生物质能源)。
1.2 农业的特点
- 生产对象的生物性: 依赖生物生长规律,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 生长周期性: 作物有播种、生长、成熟的周期;家畜有生长、繁殖的周期。
- 区域差异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导致农业生产类型不同。
- 抗风险能力弱:易受自然灾害(旱涝、病虫害等)影响。
- 生产过程的地域性: 农业生产与特定的地域相结合,不能随意迁移。
- 土地依赖性: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载体。
- 地域限制: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限制了农业生产的种类和规模。
- 生产技术的复杂性: 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多学科知识。
- 精耕细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产。
- 科学管理:优化种植结构和施肥方法。
- 技术创新: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
- 受市场影响大: 农产品需求受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
- 价格波动:农产品价格容易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 市场竞争: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产品之间存在竞争。
- 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二、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2.1 自然因素
- 气候:
- 光照: 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决定作物的生长发育。
- 热量: 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周期,决定作物的分布。
- 水分: 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决定农业的类型(水田农业、旱地农业)。
- 降水:影响水稻的生长,决定水稻的产量
- 气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 地形:
- 地势: 影响农业的布局(平原适宜大规模种植,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
- 坡度: 影响水土流失,限制农业发展。
- 土壤:
- 肥力: 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决定作物的产量。
- 结构: 影响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
- 水源:
- 灌溉水源: 影响农业的产量和效益。
- 地下水:影响农业生产的成本。
2.2 社会经济因素
- 劳动力: 影响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规模。
- 劳动力数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潜力。
- 劳动力素质:决定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 科技: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
- 良种培育: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性。
- 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 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但也带来环境问题。
- 市场: 决定农业生产的种类和规模。
- 需求:影响农产品的价格和销售。
- 运输:影响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 政策: 影响农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 补贴: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 税收:调节农业生产结构,保护环境。
- 土地制度: 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 土地所有制: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土地利用率。
- 土地经营方式: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规模。
三、农业地域类型
3.1 按生产部门划分
- 种植业: 以种植农作物为主。
- 水稻种植业
- 小麦种植业
- 玉米种植业
- 棉花种植业
- 油料种植业
- 畜牧业: 以饲养家畜家禽为主。
- 乳畜业
- 肉牛业
- 养羊业
- 家禽养殖业
- 林业: 以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为主。
- 用材林
- 经济林
- 防护林
- 渔业: 以捕捞和养殖水生生物为主。
- 海洋捕捞
- 淡水养殖
- 海水养殖
3.2 按农业地域特征划分
- 水稻种植业:
- 分布:亚洲季风区,地势低平,水源充足。
- 特点:单产高,但投入的劳动力多。
- 典型案例: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恒河平原。
- 小麦种植业:
- 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降水较少,土壤肥沃。
- 特点:机械化水平高,单产较低。
- 典型案例:美国中部平原,加拿大草原地区。
- 玉米种植业:
- 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降水较少,土壤肥沃。
- 特点:适应性强,产量高。
- 典型案例:美国玉米带,中国东北地区。
- 热带种植园农业:
- 分布:热带地区,气候湿热,土地肥沃。
- 特点:专业化程度高,商品性强。
- 典型案例:东南亚橡胶种植园,巴西咖啡种植园。
- 地中海农业:
- 分布: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特点:种植耐旱作物(葡萄、橄榄、柑橘等),发展灌溉农业。
- 典型案例:意大利南部,西班牙南部。
- 混合农业:
- 分布:农业生产多种经营。
- 特点:综合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
- 典型案例:西欧地区
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1 存在的问题
- 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等。
- 环境污染: 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
- 生物多样性减少: 破坏生态系统,导致物种灭绝。
- 水资源短缺: 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导致水资源枯竭。
4.2 解决措施
- 保护土地资源:
- 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土流失。
-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 减少环境污染:
- 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
- 保护生物多样性:
-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植物。
- 推广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
-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 合理利用水资源:
-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加强水资源管理,防止水资源浪费。
- 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如雨水收集、海水淡化等。
- 发展生态农业:
-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 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 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