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力学知识思维导图

研究方法:观察实验、科学推理
学科地位:自然科学的基础
研究对象: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规律
1.1 物理学概述
单位:秒(s)、分(min)、小时(h)
工具:秒表、石英钟
时间测量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
工具:天平、电子秤
使用天平:水平放置、调零、左物右码
质量测量
长度测量
* 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简单介绍)
* 读数:估读一位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更精密的仪器
1.2 测量
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一定的体积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等离子态(简单了解)
固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1.3 物质的形态
一、绪论
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依据
运动的相对性: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
2.1 机械运动
公式:v = s/t (速度 = 路程 / 时间)
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计算
定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2 速度
单位:牛顿(N)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表示:力的示意图
定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3 力
公式:G = mg (重力 = 质量 × 重力加速度)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4 重力
产生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原理、使用方法
胡克定律(简单介绍):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成正比
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2.5 弹力
种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影响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6 摩擦力
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定义: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7 二力平衡
二、运动和力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ρ = m/V (密度 = 质量 / 体积)
单位:千克/米³(kg/m³)、克/厘米³(g/cm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3.1 质量与密度
求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排水法)
鉴别物质
3.2 密度的应用
三、密度
公式:p = F/S (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单位:帕斯卡(Pa)
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4.1 压强
公式:p = ρgh (液体压强 = 液体密度 × 重力加速度 × 深度)
特点:对容器壁和容器底部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2 液体压强
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标准大气压:1.013 × 10^5 Pa
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高度越高,大气压越低
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吸盘
存在: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4.3 大气压强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4.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四、压强
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
5.1 浮力
公式:F浮 = ρ液gV排 (浮力 = 液体密度 × 重力加速度 × 排开液体体积)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5.2 阿基米德原理
F浮 = G
漂浮:
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
浸没:
* F浮 > G 上浮
* F浮 = G 悬浮
* F浮 < G 下沉
5.3 物体的浮沉条件
五、浮力
公式:W = Fs (功 = 力 × 距离)
单位:焦耳(J)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定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力做了功
6.1 功
公式:P = W/t (功率 = 功 / 时间)
单位:瓦特(W)
定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6.2 功率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影响因素:质量、高度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势能:
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 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6.3 机械能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6.4 能量守恒定律
六、功和机械能
《初中力学知识思维导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初中因式分解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