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20以内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20以内思维导图》

一、核心概念与基础运算

1. 10以内数的认识

  • 数量认知:
    • 计数: 正确数出1-10个物体。
    • 读数: 准确读出1-10各数。
    • 写数: 正确书写1-10各数。
    • 基数与序数: 理解基数表示“多少”,序数表示“第几个”。
  • 数的组成与分解:
    • 知道一个数可以分成哪些数。 例如:5可以分成1和4,2和3,等。
    • 知道哪两个数可以合成一个数。 例如:1和4可以合成5,2和3可以合成5,等。
  • 大小比较:
    • 认识符号: > (大于号), < (小于号), = (等于号)。
    • 能够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 利用数轴进行大小比较。

2. 10以内加减法

  • 加法:
    • 意义: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合并成一个数。
    • 算式: 理解加号“+”的含义。 例如:2 + 3 = 5
    • 计算方法:
      • 点数法:通过数数的方式计算。
      • 接着数法:从较大的数开始往后数。
      • 数的组成法: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 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有2个苹果,妈妈又给了我3个苹果,我一共有几个苹果?
  • 减法:
    • 意义: 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
    • 算式: 理解减号“—”的含义。 例如:5 - 2 = 3
    • 计算方法:
      • 倒数法:从总数开始往前数。
      • 数的分解法:利用数的分解进行计算。
    • 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我有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苹果?
  • 0的认识与计算:
    • 理解0的含义: 表示没有。
    • 0加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 0 + a = a
    • 任何数减0都等于这个数: a - 0 = a
    •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a - a = 0

3. 11-20各数的认识

  • 数的组成:
    • 认识个位和十位。
    •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一个十和几个一。 例如:15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
  • 读写:
    • 正确读出11-20各数。
    • 正确书写11-20各数。
  • 大小比较:
    • 能够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 利用数轴进行大小比较。
  • 整十数:
    • 认识10,20。
    • 理解整十数的含义。

二、进阶运算

1.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 10加几:
    • 理解: 10加几就等于十几。 例如:10 + 3 = 13
    • 计算技巧: 快速计算10加几。
  • 十几减几 (不退位):
    • 理解: 十几减几(个位数),十位不变。 例如:13 - 3 = 10
    • 计算技巧: 快速计算十几减几。

2.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 凑十法:
    • 理解凑十法的原理:将一个加数分解成两个数,使其中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相加得10。
    • 计算步骤:
      • 观察算式,确定凑十对象。
      • 分解另一个加数,使一部分能与凑十对象相加得10。
      • 计算10加余下的数。
    • 例子:9 + 5 = ? 将5分解成1和4,9 + 1 = 10,10 + 4 = 14
  • 破十法 (可选):
    • 理解破十法的原理:将十几分解成10和几,先用被减数减去10,再用结果加上个位上的数。
    • 例子:13 - 8 = ? 将13分解成10和3,10 - 8 = 2,2 + 3 = 5。 (一年级一般不要求掌握破十法)

3. 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

  • 连加:
    • 理解: 连续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加法运算。
    • 计算顺序: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例子:2 + 3 + 4 = ? 先计算2 + 3 = 5,再计算5 + 4 = 9。
  • 连减:
    • 理解: 连续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减法运算。
    • 计算顺序: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例子:10 - 2 - 3 = ? 先计算10 - 2 = 8,再计算8 - 3 = 5。
  • 加减混合:
    • 理解: 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 计算顺序: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 例子:5 + 3 - 2 = ? 先计算5 + 3 = 8,再计算8 - 2 = 6。

三、应用与拓展

1. 解决实际问题

  • 加法应用题:
    • 求总数: “一共”、“总共”、“合起来”等关键词提示使用加法。
    • 例子:小明有5支铅笔,小红有3支铅笔,他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 减法应用题:
    • 求剩余: “还剩”、“剩下”等关键词提示使用减法。
    • 求相差: “比…多/少”、“差多少”等关键词提示使用减法。
    • 例子:小明有8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苹果? 小红有5本书,小明有2本书,小红比小明多几本书?
  • 图文应用题:
    • 根据图片信息列式计算。
    • 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2. 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

  • 认识图形:
    •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初步认识,不强调特征)
    •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 图形的简单组合:
    • 利用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图。
    •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 认识钟表

  • 整时:
    • 认识时针和分针。
    • 能够正确读出整时。 例如:几点钟。
  • 半时 (可选):
    • 知道半点的含义。
    • 能够正确读出半点。 例如:几点半。 (部分地区不要求)

4. 简单的分类与整理

  • 分类标准:
    • 按颜色分类。
    • 按形状分类。
    • 按用途分类。
  • 整理:
    • 将分类结果进行整理。
    • 简单的数据统计 (简单的表格呈现)。

四、核心素养培养

  • 数感: 培养对数的敏感性和直觉。
  • 符号意识: 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和作用。
  • 运算能力: 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
  • 推理能力: 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 几何直观: 培养对几何图形的直观感知能力。
  • 数据分析观念: 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
  • 应用意识: 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一等奖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