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思维导图

《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思维导图》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 非生物因素:
    • 阳光:
      • 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动物的食物来源。
      • 光照时间(日照长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如植物的开花。
    • 温度:
      • 生物的代谢活动受到温度的影响,不同生物有不同的适宜温度范围。
      • 影响生物的分布,如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丰富,而寒冷地区生物种类较少。
      • 一些生物具有适应温度变化的机制,如冬眠、夏眠、迁徙。
    • 水分:
      • 生物体的组成部分,参与各种生理活动。
      • 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分布。
      • 陆生生物需要适应干燥的环境,如植物的根系发达、叶片面积小;动物具有防水结构。
    • 空气:
      • 提供呼吸作用所需的氧气,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
      • 空气湿度影响水分的蒸发。
      • 风力影响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 土壤:
      • 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
      • 为许多动物提供栖息地。
      • 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影响植物的生长。
    • 其他:地形、矿物质等。
  • 生物因素:
    • 种内关系:
      • 种内互助:群体生活,共同防御敌害,有利于生存。
      • 种内竞争: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导致部分个体死亡或迁徙。
    • 种间关系:
      •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 竞争:两种生物争夺相同的资源。
      • 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中获取营养。
      •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互相依赖,对双方都有利。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改变大气成分。
  •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 植物的根系: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 动物的活动:改变土壤结构,传播种子,控制其他生物的数量。
  •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参与物质循环。
  • 人类活动:影响环境最显著的生物因素。
    • 破坏:森林砍伐、污染排放、过度捕捞等。
    • 保护:植树造林、治理污染、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3. 生物适应环境:

  • 形态结构上的适应:
    • 沙漠植物:根系发达,叶片退化为刺,减少水分蒸发。
    • 寒冷地区的动物:皮下脂肪厚,毛多而密,减少热量散失。
    • 鱼类:流线型身体,鳍,适应水中生活。
  • 生理功能上的适应:
    • 骆驼:耐渴,能长时间不喝水。
    • 某些植物:能分泌特殊的物质以适应特定的土壤环境。
  • 行为上的适应:
    • 候鸟迁徙:适应季节变化,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
    • 动物冬眠:降低代谢速率,减少能量消耗。
    • 伪装:保护自己,躲避天敌。

二、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 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统一整体。

2. 生态系统的组成:

  • 非生物成分:
    • 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或沙石)等。
    • 为生物提供能量、物质和生存空间。
  • 生物成分:
    • 生产者:
      • 主要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 也包括一些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 消费者:
      • 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
      • 按食性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 分解者:
      •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利用。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 食物链:
    •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
    • 每一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
    • 通常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的消费者结束。
    • 例如:草 → 兔 → 狐
  • 食物网:
    • 由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而成。
    •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存在复杂的食物网。
    •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能量来源:
    • 太阳能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 能量流动特点:
    • 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
    • 逐级递减: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逐渐减少,传递效率一般只有10%-20%。
    • 能量的去向: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
  • 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

5.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主要物质:
    • 碳、氮、水等。
  • 循环方式:
    •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 生产者从环境中吸收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 有机物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消费者。
    • 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
    •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
  • 碳循环: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
    • 生物通过呼吸作用、燃烧等方式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
    • 化石燃料的燃烧也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自我调节能力: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 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 破坏与恢复:
    • 当外界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 生态系统破坏后,可以通过自然恢复或人工干预恢复。
    • 人工干预应遵循生态规律,避免造成二次破坏。

三、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生物圈内所有生命形式的总和,包括:
    • 遗传(基因)多样性: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
    • 物种多样性:地球上生物物种的丰富程度。
    • 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直接价值:
    • 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工业原料等。
  • 间接价值:
    • 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如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防止水土流失等。
  • 潜在价值:
    • 目前尚不清楚,未来可能对人类有重要作用的价值。

3.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 栖息地丧失:
    • 森林砍伐、湿地破坏、土地开发等。
  • 过度开发:
    • 过度捕捞、过度放牧、过度采伐等。
  • 环境污染:
    • 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 外来物种入侵:
    • 某些外来物种缺乏天敌,大量繁殖,威胁本地物种的生存。
  • 气候变化:
    •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

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就地保护:
    •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
  • 迁地保护:
    • 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基因库等,将濒危物种迁出原栖息地进行保护。
  • 提高公众意识: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 法律法规:
    •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野生动植物。
  • 国际合作:
    •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

四、环境保护

1. 环境污染:

  • 大气污染:
    • 来源: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化石燃料燃烧等。
    • 危害:雾霾、酸雨、温室效应等。
    • 防治:减少污染排放、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
  • 水污染:
    • 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
    • 危害:影响水质、危害水生生物、威胁人类健康。
    • 防治:污水处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水资源等。
  • 土壤污染:
    • 来源:工业废弃物、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等。
    • 危害:影响植物生长、污染地下水、威胁人类健康。
    • 防治:减少污染排放、土壤修复、垃圾分类处理等。
  • 噪声污染:
    • 来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噪声等。
    • 危害:影响睡眠、损害听力、影响心理健康。
    • 防治:控制噪声源、增加隔音设施、合理规划城市等。
  • 固体废弃物污染:
    • 来源:生活垃圾、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
    • 危害:占用土地、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 防治: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垃圾产生等。

2. 保护环境的措施:

  • 可持续发展:
    •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 节能减排:
    •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 资源综合利用:
    •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 清洁能源:
    • 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
  • 生态农业:
    • 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 绿色消费:
    • 选择环保产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 国际合作:
    •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英语思维搞图龙年。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