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人教版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人教版》

一、单元总览

  • 主题: 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感悟人文的情感,提升语言表达、理解能力。

  • 语文要素:

    • 词语积累:理解并运用单元中的重点词语,积累优美词句。
    • 朗读技巧: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语调,体会文章的情感。
    • 理解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
    • 写作训练: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练习写景作文。
  • 单元目标:

    • 认识并书写本单元生字,理解词语含义。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练习写景作文。
    • 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课文分解

1. 《观潮》

  • 体裁: 记叙文(描写自然景观)

  • 作者: 周密

  • 内容概要:

    • 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 展现了钱塘江潮水的雄伟气势和磅礴力量。
    • 描绘了观潮人群的兴奋和激动。
  • 重点词语: 笼罩、屹立、人山人海、昂首东望、风号浪吼、震耳欲聋、漫天卷地、横贯江面、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 朗读技巧:

    • 语调:描绘潮水气势时,语调高亢、激昂。描写人群时,语调兴奋、热烈。
    • 节奏:快慢结合,突出潮水的变化和速度。
  • 结构分析:

    • 第一部分(1-3段):潮来之前,环境描写,衬托潮水的即将到来。
    • 第二部分(4-6段):潮来之时,描绘潮水的雄伟景象。多角度描写,如声音、视觉、整体、局部。
    • 第三部分(7段):潮水过后,描写观潮后的感受和情景。
  • 写作特点:

    •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潮水。
    • 多角度描写,从声音、视觉等多方面展现潮水的壮观。
    • 运用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
  • 重点句子:

    •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了。”(比喻)
    • “霎时,潮头奔腾而至,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喻、排比)
  • 中心思想: 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走月亮》

  • 体裁: 散文

  • 作者: 冰心

  • 内容概要:

    • 描写了作者和母亲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好情景。
    •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 展现了月夜的静谧和美好。
  • 重点词语: 缓缓、光华、依偎、闪烁、静谧、皎洁、明媚、朦胧、幽静、恬静

  • 朗读技巧:

    • 语调:柔和、舒缓,充满爱意。
    • 节奏:舒缓,体现月夜的宁静。
  • 结构分析:

    • 第一部分(1-3段):描写了月亮的美丽和光辉。
    • 第二部分(4-7段):描写了和母亲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
    • 第三部分(8-9段):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 写作特点:

    • 运用叠词、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 描写细腻,展现了月夜的静谧和美好。
    • 抒情自然,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 重点句子:

    • “月亮是那么的皎洁,那么的明媚,她把光辉洒向大地,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描写月亮)
    • “我和母亲走在月光下,周围是那么的静谧,那么的幽静,只有我们轻轻的脚步声。”(描写环境)
  • 中心思想: 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赞美了月夜的静谧和美好。

3. 《现代诗二首》(《繁星》、《绿》)

  • 体裁: 现代诗

  • 作者: 巴金、叶圣陶

  • 内容概要:

    • 《繁星》:歌颂了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
    • 《绿》:描写了绿色的生命力,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
  • 重点词语: 繁星、闪烁、绿、新绿、嫩绿、翠绿

  • 朗读技巧:

    • 《繁星》:语调轻柔、深情。
    • 《绿》:语调轻快、活泼。
  • 结构分析:

    • 《繁星》:短短几句,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
    • 《绿》:描写了不同层次的绿,展现了绿色的生命力。
  • 写作特点:

    • 《繁星》: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 《绿》:色彩描写丰富,展现了绿色的层次感。
  • 重点句子:

    • 《繁星》:“母亲啊!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你明亮的眼睛。”
    • 《绿》:“新绿、嫩绿、翠绿,绿得发光,绿得鲜亮。”
  • 中心思想:

    • 《繁星》: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 《绿》:赞美了绿色的生命力,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

4. 《鸟的天堂》

  • 体裁: 散文

  • 作者: 巴金

  • 内容概要:

    • 描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景。
    • 展现了榕树的巨大和鸟类的繁多。
    •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 重点词语: 笼罩、缝隙、静寂、荡漾、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画舫、纠正

  • 朗读技巧:

    • 语调:描写榕树时,语调赞叹、惊奇。描写鸟群时,语调兴奋、喜悦。
  • 结构分析:

    • 第一次经过:远观榕树,想象鸟群的景象。
    • 第二次经过:近观榕树,亲眼目睹鸟群的壮观景象。
  • 写作特点:

    • 运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展现了榕树的生机和鸟类的活动。
    • 描写细腻,语言生动形象。
  • 重点句子:

    • “那棵榕树好像一顶巨大的伞,遮天盖日,树上长着许多气根,从树上垂下来,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 “我仿佛看见无数只鸟儿在树上跳跃、欢叫……。”
  • 中心思想: 赞美了榕树的巨大和鸟类的繁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三、写作训练

  • 主题: 描写景物(抓住特点,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 方法指导:

    • 确定描写对象:选择自己熟悉的景物进行描写。
    • 抓住景物特点:抓住景物最突出的特点,如颜色、形状、声音等。
    • 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 加入自己的感受: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 范文示例:

    • 题目:秋天的落叶

      秋天来了,树叶换上了金黄色的新装,纷纷飘落,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有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凉爽;有的叶子像一只只小船,载着秋天的祝福,驶向远方。落叶铺满了大地,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是秋天在唱歌。我捡起一片落叶,仔细观察,叶脉清晰可见,仿佛是树叶的血管,记录着它生命的痕迹。我爱秋天的落叶,它不仅美丽,而且也告诉我,生命即使短暂,也要活得精彩。

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 字词: 重点字词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 课文内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写作技巧: 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 情感态度: 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拓展阅读

  • 与自然风光相关的书籍。
  • 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散文。
  •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六、思维导图绘制技巧

  • 中心主题: 确定中心主题,位于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
  • 一级分支: 从中心主题延伸出几个主要的分支,代表主要的内容。
  • 二级分支: 从一级分支延伸出更细的分支,代表更具体的内容。
  • 关键词: 每个分支上只写关键词,方便记忆和理解。
  • 颜色和图像: 使用不同的颜色和图像,使思维导图更加生动形象。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1单元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