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大全》
一、自然地理
1.1 宇宙环境
1.1.1 天体系统
- 层次结构:
- 总星系
- 银河系/河外星系
- 太阳系
- 地月系
- 天体类型:
- 恒星:自身能发光发热
- 行星:绕恒星运行,不发光
- 卫星:绕行星运行
- 星云:气体和尘埃聚集
- 彗星:绕太阳运行的冰冻天体
- 流星体:漂浮在宇宙空间的小石块或尘埃
- 太阳系成员:
- 太阳:唯一恒星,中心天体
- 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 类木行星:木土
- 远日行星:天海
- 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
1.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辐射:
- 能量来源:地球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 影响:
- 光照和热量:影响地球温度、气候、水循环、生物生长
- 宇宙环境:影响地球电离层、磁场,产生极光、无线电通讯干扰
- 太阳活动:
- 类型:太阳黑子、耀斑
- 周期:平均11年
- 影响:
- 地球气候:短期内影响气候变化,如干旱、洪涝
- 电磁波: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讯
- 磁场: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
1.1.3 地球的运动
- 地球自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恒星日、太阳日
- 影响:
- 昼夜更替
- 地方时差异
- 地转偏向力
- 北半球:右偏
- 南半球:左偏
- 地球公转:
- 轨道:椭圆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回归年
- 影响:
- 昼夜长短变化
- 四季变化
- 五带的划分
1.2 大气环境
1.2.1 大气组成与结构
- 大气组成:
- 干洁空气:氮、氧、氩、二氧化碳等
- 水汽和杂质
- 大气结构:
-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递减,对流运动显著
-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水平运动为主
- 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升高,大气稀薄
1.2.2 大气运动
- 水平气压梯度力:
- 方向:指向低压
- 影响:产生风
- 地转偏向力:
- 影响:改变风向
- 摩擦力:
- 影响:改变风向、风速
- 常见风带、气压带:
- 赤道低气压带
- 副热带高气压带
- 副极地低气压带
- 极地高气压带
- 信风带
- 盛行西风带
- 极地东风带
- 季风: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气压中心移动
1.2.3 天气系统
- 锋面系统:
- 冷锋:冷气团主动进攻
- 暖锋:暖气团主动进攻
- 气旋:
- 低压中心
- 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上升
- 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上升
- 反气旋:
- 高压中心
- 北半球:顺时针辐散下沉
- 南半球:逆时针辐散下沉
1.2.4 全球气候变化
- 自然原因:
- 太阳活动
- 火山活动
- 地球轨道变化
- 人为原因:
- 温室气体排放
- 森林破坏
- 影响:
- 海平面上升
-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 生态系统改变
- 应对措施: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植树造林
- 适应气候变化
1.3 水循环
1.3.1 水循环的类型
- 陆地内循环
- 海洋内循环
- 海陆间循环
1.3.2 水循环的意义
-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 维持全球的热量平衡
- 影响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1.4 地球的内部构造
1.4.1 地球的分层
- 地壳
- 地幔
- 地核
1.4.2 板块构造学说
- 基本内容:
- 地壳分为若干板块
- 板块漂移
- 板块边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 板块运动类型:
- 张裂
- 碰撞
- 错动
- 典型地形:
- 海沟、海岭
- 山脉、高原
- 断层、裂谷
1.5 地表形态的塑造
1.5.1 内力作用
-
地壳运动:
- 水平运动
- 垂直运动
-
火山作用:
- 喷发
- 侵入
-
地震:
- 成因
- 影响
- 防震减灾
1.5.2 外力作用
-
风化作用:
- 物理风化
- 化学风化
- 生物风化
-
侵蚀作用:
- 流水侵蚀
- 风力侵蚀
- 冰川侵蚀
-
搬运作用:
- 流水搬运
- 风力搬运
- 冰川搬运
-
沉积作用:
- 流水沉积
- 风力沉积
- 冰川沉积
-
固结成岩作用
二、人文地理
2.1 人口
2.1.1 人口增长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
- 人口增长模式:
- 原始型
- 传统型
- 过渡型
- 现代型
- 人口问题:
- 人口增长过快
- 人口老龄化
2.1.2 人口迁移
- 影响因素:
- 自然环境
- 经济因素
- 政治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
- 类型:
- 国内迁移
- 国际迁移
- 影响:
- 对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促进经济发展
- 对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2.2 城市
2.2.1 城市化
- 概念:
- 人口向城市聚集
- 城市数量增加
- 城市规模扩大
- 过程:
- 初期阶段
- 加速阶段
- 成熟阶段
- 逆城市化
- 影响:
- 促进经济发展
- 改善生活水平
- 带来环境问题
- 带来社会问题
2.2.2 城市空间结构
- 功能分区:
- 商业区
- 工业区
- 住宅区
- 文化区
- 地租:
- 影响因素:交通、位置、环境
- 交通运输:
- 影响因素:经济、社会、环境
2.3 农业
2.3.1 农业地域类型
- 种植业:
- 水稻种植
- 小麦种植
- 玉米种植
- 畜牧业:
- 游牧业
- 乳畜业
- 混合农业
- 渔业
2.3.2 农业区位因素
- 自然因素:
- 气候
- 地形
- 土壤
- 水源
- 社会经济因素:
- 市场
- 交通
- 劳动力
- 科技
- 政策
2.4 工业
2.4.1 工业地域联系
- 产业集聚
- 工业分散
2.4.2 工业区位因素
- 原料
- 能源
- 市场
- 交通
- 劳动力
- 科技
- 政策
- 环境
2.5 交通运输
2.5.1 交通运输方式
- 铁路运输
- 公路运输
- 水路运输
- 航空运输
- 管道运输
2.5.2 交通运输布局
- 影响因素:
- 经济
- 社会
- 环境
- 技术
- 选线原则
三、区域地理
3.1 中国地理
- 自然环境:
- 地形地貌
- 气候
- 河流
- 植被
- 人文环境:
- 人口
- 民族
- 经济
- 文化
3.2 世界地理
- 各大洲:
- 亚洲
- 欧洲
- 非洲
- 北美洲
- 南美洲
- 大洋洲
- 南极洲
- 典型区域:
- 欧洲联盟
- 东南亚
- 中东地区
- 拉丁美洲
四、地理信息技术
4.1 地理信息系统(GIS)
- 组成:
- 硬件
- 软件
- 数据
- 用户
- 功能:
- 空间数据采集
- 空间数据处理
- 空间数据分析
- 空间数据表达
4.2 全球定位系统(GPS)
- 组成:
- 空间部分
- 地面监控部分
- 用户设备部分
- 功能:
- 定位
- 导航
- 授时
4.3 遥感(RS)
- 原理:
- 电磁波
- 传感器:
- 获取地表信息
- 图像处理:
- 增强图像
- 提取信息
五、可持续发展
5.1 人地关系
- 人地协调
- 资源利用
- 环境保护
5.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公平性原则
- 持续性原则
- 共同性原则
5.3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 控制人口增长
- 保护生态环境
- 合理利用资源
- 发展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