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思维导图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约24分)
1. 哲学部分 (约12分)
1.1 唯物论
1.1.1 物质与意识
1.1.1.1 物质的定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1.1.2 意识的本质: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1.1.3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1.2 运动
1.1.2.1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
1.1.2.2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1.3 时空
1.1.3.1 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无限性。
1.1.3.2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2 辩证法
1.2.1 联系的观点
1.2.1.1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2.1.2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2.2 发展的观点
1.2.2.1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2.3 基本规律
1.2.3.1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2.3.2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
1.2.3.3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和基本道路。
1.3 认识论
1.3.1 实践
1.3.1.1 实践的含义、特点、基本形式。
1.3.1.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2 真理
1.3.2.1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1.3.2.2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1.3.3 认识过程
1.3.3.1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3.3.2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4 历史唯物主义
1.4.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4.1.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4.1.2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4.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4.2.1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1.4.2.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4.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4.3.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4.3.2 上层建筑的构成: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1.4.4 阶级与阶级斗争
1.4.4.1 阶级的本质:经济地位不同的人们的集团。
1.4.4.2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4.5 人民群众与个人
1.4.5.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4.5.2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 政治经济学部分 (约12分)
2.1 商品经济
2.1.1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2.1.2 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1.3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2.2 资本主义经济
2.2.1 剩余价值
2.2.1.1 剩余价值的本质: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2.2.1.2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2.2 资本的积累与扩大再生产
2.2.2.1 资本积累的本质: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2.2.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2.3.1 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2.2.3.2 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3 垄断资本主义
2.3.1 垄断的形成和本质
2.3.2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2.3.3 资本输出
2.4 社会主义经济
2.4.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2.4.3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30分)
1. 毛泽东思想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2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3 党的建设理论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1 邓小平理论
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3 科学发展观
2.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4.1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
2.4.2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2.4.3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意义。
三、 近代史纲要 (约14分)
1.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2. 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
3.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
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6分)
1. 道德
1.1 道德的本质、作用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2. 法律
2.1 法律的本质、作用
2.2 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
2.3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2.4 依法治国
五、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分)
1. 世界经济
2. 世界政治
3. 国际关系
4. 中国的对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