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生物思维导图

《人教版必修一生物思维导图》

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1. 无机物

1.1 水 (H₂O)

1.1.1 存在形式
  • 自由水:生物体内主要的溶剂,参与多种生化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 结合水: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参与生命活动缓慢。
1.1.2 含量
  • 生物体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 含量与生物种类、组织器官、年龄等因素有关。
1.1.3 功能
  • 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 参与生化反应
  •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 维持细胞形态和渗透压
  • 调节生物体温度

1.2 无机盐

1.2.1 存在形式
  • 离子形式
1.2.2 种类
  • 微量元素:Fe、Zn、Cu、Mn、Mo、B等。
  • 大量元素:K、Na、Ca、Mg、P、S、Cl等。
1.2.3 功能
  • 维持细胞生命活动
  • 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如骨骼中的钙盐。
  • 维持细胞的渗透压、酸碱平衡。
  • 参与构成某些复杂化合物,如血红蛋白中的铁。

2. 有机物

2.1 糖类

2.1.1 种类
  •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 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 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
2.1.2 功能
  • 主要的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 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 参与细胞识别。
  • 储存能量:淀粉(植物)、糖原(动物)。

2.2 脂质

2.2.1 种类
  • 脂肪:
    • 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 储能物质。
    • 绝热,保护内脏。
  • 磷脂:
    • 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组成。
    •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 固醇:
    • 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调节代谢。
    • 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 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
2.2.2 功能
  • 储能物质
  •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 参与调节生命活动

2.3 蛋白质

2.3.1 基本组成单位
  • 氨基酸:
    • 20种氨基酸。
    • 结构通式:H₂N-CHR-COOH,R基不同决定氨基酸种类。
    • 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2.3.2 结构层次
  • 一级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
  • 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
  • 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折叠。
  • 四级结构:多个具有三级结构的亚基组成。
2.3.3 功能
  • 结构蛋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成分。
  • 催化功能:酶。
  • 运输功能:血红蛋白。
  • 免疫功能:抗体。
  • 调节功能:胰岛素。
  • 信息传递功能:激素。

2.4 核酸

2.4.1 种类
  • DNA (脱氧核糖核酸)
  • RNA (核糖核酸)
2.4.2 基本组成单位
  • 脱氧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T、C、G)。
  • 核糖核苷酸: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U、C、G)。
2.4.3 功能
  • DNA: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物的性状。
  • RNA: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二、 细胞的结构

1. 细胞膜

1.1 主要成分

  •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
  • 蛋白质:
    • 镶嵌、贯穿、覆盖。
    • 决定膜的功能。
  • 糖类: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与脂质结合成糖脂。

1.2 功能

  •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 细胞质

2.1 细胞质基质

  • 液态的基质,含有多种酶、无机盐、糖类、氨基酸等。
  • 进行多种代谢反应。

2.2 细胞器

2.2.1 线粒体
  • 双层膜结构。
  • 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 含有少量DNA和RNA。
2.2.2 叶绿体
  • 双层膜结构。
  • 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 含有少量DNA和RNA。
2.2.3 内质网
  • 单层膜结构。
  • 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 脂质的合成场所。
2.2.4 高尔基体
  • 单层膜结构。
  • 蛋白质的加工、包装和运输。
  • 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2.5 核糖体
  • 无膜结构。
  •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2.2.6 溶酶体
  • 单层膜结构。
  • 含有多种水解酶,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和吞噬的病原体。
2.2.7 中心体
  • 无膜结构。
  •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2.2.8 液泡
  • 单层膜结构。
  • 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
  • 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

3. 细胞核

3.1 结构

  • 核膜:双层膜结构,控制物质进出。
  • 核孔: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 核仁:与rRNA的合成有关。
  •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3.2 功能

  • 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 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1. 细胞的生长

  • 细胞体积增大。

2. 细胞的分裂

2.1 有丝分裂

2.1.1 过程
  • 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形成。
  •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 末期:染色体解旋为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2.1.2 意义
  • 保证亲代和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2.2 无丝分裂

  • 没有染色体出现。

3. 细胞的分化

  • 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差异。

4. 细胞的衰老

  •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5. 细胞的凋亡

  • 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6. 细胞的癌变

  • 由于致癌因子作用,细胞发生遗传物质改变,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细胞。

四、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1. 被动运输

1.1 自由扩散

  • 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
  • 例如:氧气、二氧化碳、水、脂溶性小分子。

1.2 协助扩散

  • 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
  • 例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2. 主动运输

  • 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
  • 例如:K⁺、Na⁺。

3. 胞吞和胞吐

  •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 胞吞:细胞膜内陷,将大分子包裹形成囊泡进入细胞。
  • 胞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释放到细胞外。

五、 酶

1. 酶的概念

  • 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 酶的特性

  •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 温和性:酶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催化反应。

3.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 温度:
    • 最适温度:酶活性最高。
    • 高温:酶变性失活。
    • 低温:酶活性降低,但空间结构未改变。
  • pH:
    • 最适pH:酶活性最高。
    • 过酸或过碱:酶变性失活。
  • 酶浓度:
    • 底物充足时,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 底物浓度:
    • 酶量一定时,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增加,直至饱和。

六、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 ATP的结构

  • 腺苷三磷酸,由腺嘌呤、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

2. ATP的生成

  •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 ATP的利用

  • 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4. ATP的特点

  • 含量少,转化快。
  • 能量的直接来源。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高中英语语法填空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