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人口、城市与环境
I. 人口
-
A. 人口增长与分布
- 1. 人口增长
- a. 自然增长
-
- 出生率与死亡率:概念、影响因素、两者差异(自然增长率)。
-
- 世界人口增长历程:不同阶段特征、拐点及原因分析。
-
-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
- 人口增长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
- b. 人口迁移
-
- 定义、分类(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
-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就业机会、政治因素、战争、宗教)、个人因素。
-
- 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积极影响(劳动力补充、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消极影响(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社会问题)。
-
- 典型案例分析:如美国的人口迁移、欧洲的人口迁移、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等。
-
- a. 自然增长
- 2. 人口分布
- a. 世界人口分布
-
- 不均衡性:稠密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稀疏区(高山、沙漠、寒冷地区、热带雨林)。
-
- 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地貌、气候、水源、土壤、资源、交通、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
-
- b. 人口合理容量
-
- 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
- 影响因素:资源、环境、科技水平、消费水平。
-
-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
- 我国人口现状与问题: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
-
- 相应对策: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 a. 世界人口分布
- 1. 人口增长
-
B. 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1. 人口问题
- a. 发展中国家
-
- 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就业压力、贫困。
-
- 对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经济。
-
- b. 发达国家
-
-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保障压力、创新能力下降。
-
- 对策: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延长退休年龄。
-
- a. 发展中国家
- 2. 人口可持续发展
- a. 定义:人口数量、素质、结构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 b. 主要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
- c. 措施:加强教育、提高医疗水平、促进性别平等、改善环境、发展经济。
- 1. 人口问题
II. 城市
- A. 城市化
- 1. 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
- a. 概念: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用地扩展、城市生活方式普及的过程。
- b. 过程:初期、加速、成熟阶段。
- 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速度、水平、原因、问题。
- 2. 城市化的影响
- a. 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科技进步、促进文化交流。
- b. 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压力、社会问题。
- 3.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 a. 可持续城市: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友好、社会公平、经济繁荣的城市。
- b. 建设可持续城市的措施:规划先行、控制城市规模、优化城市布局、发展绿色交通、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
- 1. 城市化的概念与过程
- B. 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 1. 城市空间结构
- a. 城市用地类型: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交通用地、绿地、其他用地。
- b. 城市用地布局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 c. 不同城市用地布局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性。
- 2. 城市功能分区
- a. 主要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区、行政区。
- b. 功能区分布的规律与影响因素:历史、经济、社会、环境。
- c. 合理的功能分区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 1. 城市空间结构
- C. 城市环境问题与整治
- 1. 城市环境问题
- a. 大气污染:来源、危害、防治措施。
- b. 水污染:来源、危害、防治措施。
- c. 固体废弃物污染:来源、危害、防治措施。
- d. 噪声污染:来源、危害、防治措施。
- e. 热岛效应:形成原因、影响、缓解措施。
- 2. 城市环境整治
- a. 综合治理:规划、法律、科技、经济手段。
- b. 典型案例分析:如伦敦雾都治理、北京大气污染治理等。
- c. 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城市。
- 1. 城市环境问题
III. 环境与发展
- A. 资源问题
- 1. 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 a. 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 b. 资源短缺的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
- 2. 资源利用与保护
- a. 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
- b. 主要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
- c. 可持续资源利用的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替代资源、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 1. 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 B. 环境问题
- 1.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特点
- a.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
- b. 生态破坏:森林破坏、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 2. 全球性环境问题
- a.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影响、对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植树造林、发展清洁能源)。
- b. 臭氧层破坏:原因、影响、对策(禁用氟利昂)。
- c. 酸雨:原因、影响、对策(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
- d. 生物多样性减少:原因、影响、对策(保护栖息地、禁止非法贸易)。
-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a. 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 b.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基本国策、法律法规、环境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保教育。
- c. 公民的环保责任: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1.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特点
IV. 区域可持续发展实例
- 1.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 a. 问题: 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
- b. 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民生。
- 2. 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
- a. 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恶劣。
- b. 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修建梯田,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 3. 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 a. 问题: 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 b. 措施: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V. 重要概念联系
- 人口增长模式 - 城市化水平 - 资源消耗 - 环境污染 - 可持续发展
- 资源类型 - 产业结构 - 经济发展 - 环境保护
- 全球气候变化 - 能源结构 - 国际合作 - 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