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思维导图初中

《电磁思维导图初中》

1. 电荷与电流

1.1 电荷

  • 概念: 电荷是构成物质的带电的基本粒子,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 正电荷:与玻璃棒摩擦后的丝绸带的电荷性质相同
    • 负电荷:与橡胶棒摩擦后的毛皮带的电荷性质相同
  • 电荷量(q): 表示电荷多少的物理量,单位:库仑 (C)。
    • 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e = 1.6×10⁻¹⁹ C (电子/质子所带电荷)
  •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 带电现象:
    • 摩擦起电:不同物体相互摩擦,电子转移的现象。
    • 感应起电:导体靠近带电体时,电荷重新分布的现象。
  • 验电器: 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1.2 电流

  • 概念: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形成条件:有电压 (电源) 和 闭合的电路。
  • 电流方向: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 电源外部: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流回电源负极。
    • 电源内部:负极指向正极(非金属导体)。
  • 电流强度(I): 表示电流大小的物理量,单位:安培 (A)。
    • 定义式:I = Q/t (Q: 电荷量,t: 时间)
    • 常用单位:1A = 1000mA, 1mA = 1000μA
  • 电流的测量: 用电流表
    • 使用规则:
      • 串联在电路中
      • 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 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 电路:
    •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 断路(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危险)

2. 电压与电阻

2.1 电压

  • 概念: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是电路两端电势差的表现。
  • 电压单位: 伏特 (V)。
    • 常用单位:1kV = 1000V, 1V = 1000mV
  • 电压的测量: 用电压表
    • 使用规则:
      • 并联在电路中 (或用电器两端)
      • 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 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 电源: 提供电压的装置。
    • 作用:维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压。
    • 常见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2.2 电阻

  • 概念: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电阻单位: 欧姆 (Ω)。
    • 常用单位:1kΩ = 1000Ω, 1MΩ = 1000kΩ
  •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 材料:不同的材料,电阻一般不同。
    • 长度:在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 横截面积:在材料、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 温度:一般情况下,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 滑动变阻器: 能够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进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 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 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保护电路。
    • 接线规则:一上一下。
  • 电阻的测量: 伏安法

3. 欧姆定律

  •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公式: I = U/R (U: 电压,R: 电阻)
  • 公式变形: U = IR, R = U/I
  • 应用:
    • 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 分析电路故障:
      • 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异常
      • 灯泡不亮等

4. 电功率

  • 概念: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单位: 瓦特 (W)。
    • 常用单位:1kW = 1000W
  • 公式:
    • P = W/t (普遍适用)
    • P = UI (普遍适用)
    • P = I²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 P = U²/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 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 额定电压 (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 额定功率 (P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 实际电压 (U实):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
    • 实际功率 (P实):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 结论:P实/P额 = (U实/U额)²
  • 电能表: 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
    • 单位:千瓦时 (kW·h),也叫“度”。
    • 参数:如“220V 10(20)A 50Hz 3000r/kW·h”的含义
      • 220V:额定电压
      • 10(20)A:标定电流为10A,短时间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为20A
      • 50Hz:交流电频率
      • 3000r/kW·h:每消耗1kW·h的电能,转盘转3000圈

5. 电与热

5.1 电流的热效应

  • 概念: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发热的现象。
  • 焦耳定律: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 公式: Q = I²Rt
  • 应用: 电热器、电炉子、电饭煲等。
  • 防止电流热效应带来的危害: 安装保险丝、使用散热器等。

5.2 电磁现象

  • 磁场: 磁体周围存在的能传递磁力的空间。
  • 磁感线: 描述磁场方向和强弱的假想曲线。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 奥斯特实验: 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证明了电能生磁。
  • 电磁铁: 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叫做电磁铁。
    • 优点:磁性可以控制,磁性强弱可以改变。
    •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
  • 电磁继电器: 利用电磁铁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
    • 组成:电磁铁、衔铁、触点(动触点、静触点)。
    • 作用:实现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

6. 电动机和发电机

6.1 电动机

  • 原理: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 构造: 定子、转子、线圈、磁铁等。
  • 工作过程: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 影响电机转动方向的因素: 电流方向、磁场方向。

6.2 发电机

  • 原理: 电磁感应现象。
  • 构造: 定子、转子、线圈、磁铁等。
  • 工作过程: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 影响发电机的电流方向的因素: 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磁场方向。
  • 电磁感应: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7.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7.1 家庭电路

  • 组成: 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导线、用电器、插座、开关等。
  • 连接:
    • 零线和火线:220V
    • 用电器并联连接。
    • 开关与被控制的用电器串联,且接在火线上。
    • 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接地。
  • 电路故障:
    • 断路:某处断开。
    • 短路:零线和火线直接相连。 (危险)

7.2 安全用电

  • 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 安全用电常识:
    • 不要用湿手接触开关、插座。
    • 不要用湿布擦拭带电的家用电器。
    • 不要在电线上晾晒衣服。
    • 不要超负荷用电。
  • 触电急救:
    • 迅速切断电源。
    • 用干燥的木棍等绝缘体将触电者与带电体分离。
    •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急救措施。

这个思维导图涵盖了初中物理电磁学的主要知识点,并进行了细化和展开。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二年级上册美术思维导图 期末总结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