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电学思维导图

《初中电学思维导图》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

1. 电路的组成

  • 电源:
    • 定义:提供电能的装置。
    • 作用:提供电压。
    • 常见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 表示符号:长线为正极,短线为负极。
  • 用电器:
    • 定义:消耗电能的装置。
    • 作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光能、热能、机械能等)。
    • 常见用电器:灯泡、电动机、电热器。
    • 表示符号:根据具体用电器而定。
  • 开关:
    • 定义: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
    • 作用:控制电路的连接和断开。
    • 常见开关: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滑动变阻器。
    • 表示符号:-○- (断开),-●- (闭合)。
  • 导线:
    • 定义:连接电路各元件的导电物质。
    • 作用:传输电流。
    • 要求:电阻小,导电性好。
    • 表示符号:直线。

2. 电路的三种状态

  • 通路:
    • 定义:电路连通,形成闭合回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 现象:用电器正常工作。
  • 断路(开路):
    • 定义:电路中某处断开,形成断裂回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
    • 现象:用电器不工作。
    • 原因:开关未闭合、导线断开、元件损坏等。
  • 短路:
    • 定义:电路中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形成回路。
    • 现象:电路中的电流异常增大,可能烧坏电源或其他元件。
    • 危害:容易引发火灾。
    • 分类:电源短路、用电器短路。

3. 电路图

  • 定义: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 作用:清晰表示电路结构,便于分析和计算。
  • 要求:元件符号规范、连接线要直、元件排列合理。

二、电流和电路

1. 电流

  • 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 形成原因: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 大小:用电流强度表示,简称电流。
  • 符号:I
  • 单位:安培 (A),常用单位:毫安 (mA)、微安 (μA)。 1A = 1000mA,1mA = 1000μA。
  • 测量工具:电流表
    • 使用方法:串联在电路中,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 注意事项:量程选择、绝对禁止不经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2. 电压

  • 定义: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 作用: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必要条件。
  • 符号:U
  • 单位:伏特 (V),常用单位:千伏 (kV)、毫伏 (mV)。 1kV = 1000V,1V = 1000mV。
  • 测量工具:电压表
    • 使用方法:并联在电路中,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 注意事项:量程选择。

3. 电阻

  •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符号:R
  • 单位:欧姆 (Ω),常用单位:千欧 (kΩ)、兆欧 (MΩ)。 1kΩ = 1000Ω,1MΩ = 1000kΩ。
  • 影响因素:
    • 导体的材料: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 导体的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 导体的横截面积: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 导体的温度:一般来说,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特殊导体:
    • 电阻器:提供特定电阻的元件。
    • 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 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 接线方法:一上一下。
    • 变阻箱:可以设定特定电阻值的电阻器。

三、欧姆定律

1. 内容

  •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

  • I = U/R

3. 变形公式

  • U = IR
  • R = U/I

4. 应用

  • 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 测定电阻的阻值。
  • 滑动变阻器的应用。

四、电功率

1. 电功率

  • 定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符号:P
  • 单位:瓦特 (W),常用单位:千瓦 (kW)。 1kW = 1000W。
  • 公式:
    • P = W/t (定义式)
    • P = UI (常用公式)
    • P = I²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 P = U²/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 电能

  • 定义:电能是能够做功的能量。
  • 符号:W
  • 单位:焦耳 (J),常用单位:千瓦时 (kW·h),俗称“度”。 1kW·h = 3.6×10⁶J。
  • 公式:
    • W = Pt
    • W = UIt

3. 焦耳定律

  • 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 公式:Q = I²Rt

4.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 灯泡亮度:由实际功率决定,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五、电路的连接

1. 串联电路

  • 定义: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的电路。
  • 电流特点:电流处处相等,I = I₁ = I₂。
  • 电压特点: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 = U₁ + U₂。
  • 电阻特点: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 = R₁ + R₂。
  • 分压原理:U₁/U₂ = R₁/R₂

2. 并联电路

  • 定义:用电器并列连接的电路。
  • 电流特点: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 = I₁ + I₂。
  • 电压特点: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 = U₁ = U₂。
  • 电阻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1/R = 1/R₁ + 1/R₂。 简化公式:R = (R₁R₂)/(R₁+R₂)
  • 分流原理:I₁/I₂ = R₂/R₁

3. 混合电路

  • 定义: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电路。
  • 分析方法:根据电路的连接方式,逐步分解为串联或并联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六、电与安全

1. 家庭电路

  • 组成: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用电器、插座、控制开关等。
  • 接线方式:火线和零线。
  • 电压:220V。
  • 插座:两孔插座(一个孔接火线,一个孔接零线)、三孔插座(一个孔接地线,另外两个孔分别接火线和零线)。

2. 安全用电

  • 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 触电类型:
    • 单线触电:人站在地上,碰到火线。
    • 双线触电:人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
  • 安全用电措施:
    • 使用绝缘工具。
    • 安装漏电保护器。
    • 定期检查线路和电器。
    • 湿手不接触电器。

3. 电路故障

  • 短路:容易烧坏保险丝,引发火灾。
  • 断路:用电器不工作。
  • 故障判断:利用试电笔、电压表等工具进行判断。

七、电磁现象(简单了解)

1. 磁场

  • 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 磁感线:描述磁场方向的假想曲线。

2. 电流的磁效应

  • 奥斯特实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 电磁铁:带有铁芯的螺线管,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
  • 电动机: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制成。

3. 电磁感应

  • 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现象。
  • 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七年级生物合理膳食平衡营养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