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思维导图怎么画

三级分支1: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使用箭头或编号标注计算顺序,例如:1→2→3...。可以举例说明,如:20 + 15 - 5 = ? (强调从左到右)。
三级分支2:只有乘除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同样使用箭头或编号标注计算顺序,如:36 ÷ 4 × 2 = ? (强调从左到右)。
三级分支3: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使用箭头或编号标注计算顺序,例如:12 + 3 × 4 - 6 ÷ 2 = ? (强调先乘除,后加减)。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乘除和加减的运算符号。
二级分支1:无括号
三级分支1:只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用括号图标突出显示,并在括号内部标注计算顺序,然后标注括号外部的计算顺序。例如:(10 + 5) × 2 = ? (强调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级分支2: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虽然三年级不涉及,但可以作为拓展内容,为以后学习打基础):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用嵌套的括号图标突出显示,例如:[ (5 + 3) × 2 ] + 1 = ? (强调从小到大的计算顺序)。
三级分支3:括号的作用:使用简短的文字说明括号的作用,即改变运算顺序,使某些步骤先进行。举例说明,如:2 + 3 × 4 和 (2 + 3) × 4 的结果不同。
二级分支2:有括号
三级分支1:凑整法:将数字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进行计算。举例说明,如:28 + 32 = (30 + 30) - 2 + 2 = 60。
三级分支2:竖式计算:强调对齐数位,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用竖式计算的图例进行说明。
二级分支1:加法
三级分支1:破十法/退位减法:当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当十。用图示方式演示破十的过程。
三级分支2:竖式计算:强调对齐数位,从个位算起,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用竖式计算的图例进行说明。
二级分支2:减法
三级分支1:乘法口诀:强调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是进行乘法运算的基础。可以列出常用的乘法口诀表。
三级分支2:竖式计算:强调对齐数位,以及进位的处理。用竖式计算的图例进行说明。
二级分支3:乘法
三级分支1:乘法口诀求商:利用乘法口诀快速确定商。举例说明,如:24 ÷ 6 = ? 想:六几二十四,六四二十四,所以商是4。
三级分支2:竖式计算:强调余数的概念,余数要小于除数。用竖式计算的图例进行说明。
三级分支3:有余数的除法:讲解余数的含义,并强调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举例说明,并配以图示,如:11 ÷ 3 = 3 ... 2 (强调余数为2)。
二级分支4:除法
二级分支1:审题:强调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可以使用“?”,“已知”,“求”等关键词进行标注。
二级分支2:分析: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可以画线段图或示意图来帮助分析。
二级分支3:列式计算:根据分析的结果,列出综合算式,并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级分支4:检验:验算结果是否正确,并检查单位是否正确。
三级分支1:加减混合:举例说明,例如:原有 20 个苹果,吃了 5 个,又买了 8 个,现在有多少个苹果?
三级分支2:乘加/乘减混合:举例说明,例如:每盒有 6 个鸡蛋,买了 3 盒,又买了 2 个,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三级分支3:除加/除减混合:举例说明,例如:有 24 支铅笔,平均分给 6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支?又买来 5 支,现在每个小朋友有多少支?
三级分支4: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举例说明,例如:小明有 15 元钱,买 3 支笔,每支笔 2 元,还剩多少钱?
二级分支5:类型
不同的一级分支使用不同的颜色,例如:运算顺序用蓝色,运算方法用绿色,解决问题用红色。
在关键步骤或容易出错的地方使用醒目的符号,例如:箭头表示运算顺序,括号表示优先计算,星号表示重点提示。
使用简单的图标,例如:加号、减号、乘号、除号,以及数字等,使导图更加直观生动。
《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思维导图怎么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每个学生完成三篇《和大人一起读》1一4本中任一个小故事的阅读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