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思维导图》
一、宇宙环境
1.1 宇宙
- 概念:由各种形态的物质组成,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物质世界。
- 特点:
- 物质性: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
- 运动性: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发展变化中。
- 层次:
- 总星系: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 星系:由恒星、星云、星际物质构成。
- 恒星: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如太阳)。
-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天体 (如蟹状星云)。
- 特点:
1.2 太阳系
- 组成: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卫星、行星际物质等。
- 八大行星:
-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体积小、密度大、卫星少、由岩石构成)。
- 巨行星:木星、土星 (体积大、密度小、卫星多、有气体环)。
-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离太阳远、温度低)。
- 地球的特殊性:
- 存在生命。
- 日地距离适中:保证适宜的温度。
- 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 液态水:原始海洋的形成。
- 八大行星:
1.3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 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个普通的恒星系统。
- 银河系是宇宙中无数星系中的一个。
- 地球位于一个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二、地球运动
2.1 地球自转
- 定义:地球绕地轴的旋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恒星日 (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 (24小时)。
- 速度:
- 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 角速度:除两极外,各地相同。
- 影响:
- 昼夜交替:一天。
- 地方时差异: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2.2 地球公转
- 定义:地球绕太阳的旋转。
- 轨道:椭圆轨道。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一个恒星年 (365.25天)。
- 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 影响:
-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的结果。
- 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3 地理坐标系统
- 经纬线:
-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极。
-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
- 经纬度:
- 经度:本初子午线 (0度经线),向东为东经 (E),向西为西经 (W),180度经线。
- 纬度:赤道 (0度纬线),向北为北纬 (N),向南为南纬 (S),90度。
- 经纬网:
- 利用经纬线组成的网格,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三、自然环境
3.1 大气
- 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汽、杂质。
- 垂直分层:
- 对流层:近地面,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
- 平流层:气流平稳,臭氧吸收紫外线。
- 高层大气:电离层,无线电通讯的反射。
- 大气运动:
- 水平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 摩擦力。
- 全球气候
- 光照:太阳辐射是主要来源。
- 大气环流:
- 信风带。
- 西风带。
- 极地东风带。
-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 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 垂直分层:
3.2 水
- 水的循环:
- 海陆间循环。
- 海上内循环。
- 陆地内循环。
- 地表水:
- 河流:流量,流速,含沙量。
- 湖泊:淡水湖,咸水湖。
- 沼泽:湿地。
- 海洋:海水温度,盐度,密度。
- 地下水:
- 潜水。
- 承压水。
- 洋流:
- 按性质分:寒流,暖流。
-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 对气候的影响:增温增湿,降温减湿。
-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航运,渔业,污染扩散等。
3.3 岩石圈
- 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 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 板块构造学说:
- 板块的划分:六大板块。
- 板块的运动:张裂,碰撞。
- 板块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 地质作用:
-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 地形:
- 地质构造形成的地形:褶皱山,断块山,地堑,地垒。
-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喀斯特地貌,风蚀地貌,冰川地貌。
- 火山地貌。
3.4 生物
- 生物的分布:
- 水热组合规律:陆地生物主要受水热条件控制。
- 地形差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 非地带性规律:某种特殊因素导致。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生物适应环境。
- 生物影响环境。
- 生物多样性:
- 遗传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
- 生态系统多样性。
四、自然资源
4.1 土地资源
- 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 特征:地域性,有限性,用途多样性。
- 保护:合理利用,防止土地退化。
4.2 矿产资源
- 类型: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
- 分布:受地质构造影响,分布不均。
- 利用: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
4.3 水资源
- 分布:时空分布不均。
- 利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力发电。
- 保护:节约用水,防治污染,合理开发。
4.4 气候资源
- 太阳能:光照强度,日照时间。
- 风能:风速,风向。
- 气候资源的利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农业气候。
五、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5.1 人口
- 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 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
5.2 农业
- 农业区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 农业类型:
- 粗放农业。
- 集约农业。
-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 农业类型:
5.3 工业
- 工业区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 工业地域联系:产业集聚,产业转移。
- 工业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
5.4 城市
- 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地域扩张。
- 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 城市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
- 可持续城市发展:绿色城市,智慧城市。
5.5 环境问题
-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 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 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 环境保护:
- 减少污染排放。
- 保护生态环境。
- 资源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