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任务群思维导图

围绕特定主题,整合多个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学习单元。
指向真实情境,强调问题解决和实践应用。
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展示交流。
整合知识、能力、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 定义:
情境性: 基于真实或模拟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实践性: 强调动手操作、调查研究、设计创作等实践活动。
综合性: 整合多个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挑战性: 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合作性: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
生成性: 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成果。
评价性: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1.2 主要特征:
目标导向: 围绕核心素养,明确任务群的育人目标。
适切性: 任务难度和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真实性: 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增强学习的意义感。
关联性: 任务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学习链条。
开放性: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发展个性特长。
可操作性: 任务设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组织和实施。
评价有效性: 评价方式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
1.3 任务群设计的原则:
生活主题类: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饮食健康、环境保护等。 (示例:可持续生活方式探究)
社会主题类: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人口老龄化、文化传承等。(示例:社区文化遗产保护方案设计)
科学技术类: 关注科学技术发展,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示例: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艺术审美类: 关注艺术审美体验,如绘画创作、音乐欣赏等。(示例:城市公共艺术空间改造设计)
2.1 按主题内容分类:
调查研究类: 开展调查问卷、访谈等活动,收集数据和信息。(示例: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报告)
设计制作类: 设计产品、模型、方案等,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示例: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制作)
表演展示类: 组织表演、演讲、辩论等活动,展示学习成果。(示例:模拟联合国大会)
阅读写作类: 阅读文献、撰写报告、论文等,提升阅读写作能力。(示例:经典文学作品解读)
2.2 按活动形式分类:
小学阶段: (示例:我的校园生活体验记录;家庭美食制作分享) 侧重生活体验,培养基本技能。
初中阶段: (示例:本地历史文化遗迹调查;水污染防治方案设计) 侧重社会实践,培养问题意识。
高中阶段: (示例: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研究;气候变化影响分析) 侧重学术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
2.3 不同学段的任务群示例:
分析学情: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解读课标: 明确课标要求,选择符合课程标准的任务。
确定主题: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的主题。
细化目标: 将总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具体目标。
3.1 任务选择与确定:
创设情境: 设计真实或模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解任务: 将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降低难度。
明确要求: 明确每个子任务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提供支持: 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
3.2 任务设计与分解:
小组合作: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及时反馈: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学习。
过程监控: 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3 组织实施与指导:
多元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
同伴评价: 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互相学习和促进。
教师评价: 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反思改进: 根据评价结果,反思任务设计和实施过程,不断改进教学。
3.4 评价反思与改进:
发展性原则: 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其持续发展。
多元性原则: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真实性原则: 评价内容与实际任务相关,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过程简便易行,便于教师操作。
4.1 评价原则: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思考深度等。 (例如:课堂观察记录表,小组互评表)
表现性评价: 评价学生的成果展示、作品质量、方案可行性等。 (例如:项目报告评分表,作品展示评价表)
档案袋评价: 收集学生在任务群中完成的各种作品、报告、反思等,综合评价其学习成果。
自我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同伴互评: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4.2 评价方式:
评价量规(Rubric): 明确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观察记录表: 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其学习状态。
访谈记录: 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问卷调查: 收集学生对任务群的意见和建议。
4.3 评价工具:
应对: 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入真实案例或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
5.1 问题一:任务情境脱离实际,缺乏吸引力。
应对: 明确任务群的核心素养目标;将总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具体目标;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
5.2 问题二:任务目标不明确,难以达成。
应对: 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任务难度;提供分层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3 问题三:任务难度过高或过低,不适合学生。
应对: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5.4 问题四:任务组织实施不力,缺乏有效指导。
应对: 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5 问题五: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新课标任务群思维导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单元思维导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