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共读思维导图闪闪的红星

《班班共读思维导图闪闪的红星》

中心主题:闪闪的红星

一、人物形象分析

  • 潘冬子:

    • 性格特点:
      • 勇敢坚强:面对恶劣环境和敌人的威胁,从不屈服,敢于斗争。
      • 机智灵活:善于观察,运用智慧化解危机,例如给敌人送盐、送信等。
      • 爱憎分明:对敌人充满仇恨,对红军和人民充满热爱。
      • 有责任感:主动承担任务,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保卫苏区。
      • 天真烂漫:保持着孩童的纯真,对未来充满希望。
    • 重要事件中的表现:
      • 送盐:冒着生命危险将盐送给游击队,表现出他的勇敢和智慧。
      • 送信:巧妙地将信件送到红军手中,体现了他的机智和应变能力。
      • 与胡汉三斗争:面对胡汉三的威胁,毫不畏惧,表现出他的坚强意志。
      • 母亲牺牲:亲眼目睹母亲牺牲,激发了他的革命斗志。
    • 象征意义:
      • 象征着革命后代的成长,代表着革命事业的希望。
      • 象征着儿童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 潘行义(潘冬子的父亲):

    • 性格特点:
      • 坚定的革命者:对革命事业忠诚,始终坚持斗争。
      • 沉稳冷静:面对复杂局势,能够冷静分析,做出正确决策。
      • 爱护家人:关心儿子的成长,保护家人的安全。
    • 重要事件中的表现:
      • 参加红军:为了革命事业,毅然参加红军。
      • 带领游击队:组织游击队与敌人斗争,保卫苏区。
    • 象征意义:
      • 象征着老一辈革命者的牺牲奉献精神。
      • 象征着革命的火种。
  • 春芽子(冬子的母亲):

    • 性格特点:
      • 善良勇敢:保护潘冬子,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
      • 坚强不屈:面对敌人的威胁,宁死不屈。
      • 有牺牲精神:为了掩护潘冬子,英勇牺牲。
    • 重要事件中的表现:
      • 保护潘冬子:用自己的生命保护潘冬子,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 与胡汉三斗争:面对胡汉三的威胁,毫不畏惧,维护革命利益。
    • 象征意义:
      • 象征着革命母亲的伟大和牺牲。
      • 象征着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
  • 胡汉三:

    • 性格特点:
      • 阴险狡诈:心狠手辣,善于伪装。
      • 贪婪自私: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
      • 凶残暴虐:对人民群众进行残酷镇压。
    • 重要事件中的表现:
      • 搜刮民财:利用职权搜刮民财,欺压百姓。
      • 杀害革命群众:残杀红军家属和革命群众。
    • 象征意义:
      • 象征着反动势力的代表。
      • 象征着革命的敌人。

二、故事情节概括

  • 开端:潘冬子一家生活在江西柳溪,父亲是红军战士,母亲是妇女队长。
  • 发展:
    • 胡汉三还乡,对苏区进行疯狂报复。
    • 潘冬子在母亲的鼓励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如送盐、送信等。
    • 潘冬子亲眼目睹母亲被胡汉三杀害,激发了他的革命斗志。
    • 潘冬子在游击队的帮助下,与胡汉三进行斗争。
  • 高潮:
    • 潘冬子机智地将胡汉三引入包围圈。
    • 红军战士及时赶到,消灭了胡汉三。
  • 结局:
    • 潘冬子加入了红军,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三、环境描写

  • 自然环境:
    • 山清水秀的柳溪:衬托出苏区的秀丽景色,也与战争的残酷形成对比。
    • 阴暗潮湿的山洞:游击队隐藏的地方,体现了革命的艰苦。
  • 社会环境:
    • 苏区人民的生活:贫困但充满希望,对红军充满热爱。
    • 白色恐怖的笼罩:胡汉三还乡后,苏区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四、主题思想

  • 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
  • 赞扬了革命后代的成长,表达了对革命事业的希望。
  • 揭露了反动势力的残暴和罪恶。
  • 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 阐述了革命必胜的信念。

五、写作手法

  • 对比手法:
    • 潘冬子与胡汉三的对比:体现了正义与邪恶的对立。
    • 苏区人民的生活与胡汉三的压迫的对比:突出了革命的必要性。
  • 烘托手法:
    • 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和故事情节。
  • 细节描写:
    • 对潘冬子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致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 象征手法:
    • 红星象征着革命的希望和光明。

六、艺术特色

  • 语言简洁朴实,充满儿童情趣。
  • 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人。
  •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激发读者对革命英雄的敬佩之情。

七、时代背景

  •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江西苏区,正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反映了当时苏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

八、现实意义

  • 激励人们继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
  • 教育人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 提醒人们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维护正确的历史观。

九、改编作品的影响

  • 电影《闪闪的红星》成为了经典红色电影,影响了几代人。
  • 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广为传唱,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红色旋律。
  • 该作品的其他改编形式,如京剧、连环画等,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十、关键词语

  • 苏区
  • 红军
  • 游击队
  • 地主
  • 反动派
  • 斗争
  • 牺牲
  • 希望
  • 革命
  • 红星
  • 潘冬子
  • 胡汉三
  • 红色基因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八年级下册英语思维导图图片大全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