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1~3单元思维导图数学

《三年级1~3单元思维导图数学》

单元一:测量

一、长度单位

  • 1. 认识毫米、分米:
    • 毫米(mm):1厘米 = 10毫米,感受毫米的实际长度(如硬币厚度)。
    • 分米(dm):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1分米大约是手掌的宽度。
    • 强化单位间的换算:厘米与毫米,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
  • 2. 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实际应用:
    •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
    • 结合生活实例,区分不同单位的长度(如课桌的高度用厘米,教室的长度用米)。
  • 3. 测量方法:
    • 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 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估算意识。
    • 曲线的测量:使用绳子或软尺。
  • 4. 单位换算练习:
    • 大量的单位换算练习,包括不同单位之间的互换,熟练掌握进率。
    • 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单位换算的题目。

二、质量单位

  • 1. 认识克、千克:
    • 克(g):感受1克大约有多重(如一颗黄豆),了解常见的轻小物品的质量。
    • 千克(kg):感受1千克大约有多重(如一袋盐),了解常见的较重物品的质量。
    • 1千克 = 1000克。
  • 2. 吨的认识:
    • 吨(t):感受1吨大约有多重(如一辆小汽车),用于计量较重物品的质量。
    • 1吨 = 1000千克。
  • 3. 质量的估测与实际应用:
    • 估测物体的质量,培养估算能力。
    • 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示。
    •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买物品的质量计算。
  • 4. 单位换算练习:
    • 千克与克,吨与千克的换算练习。
    • 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质量单位换算的题目。

三、时间的认识

  • 1. 秒的认识:
    • 秒(s):感受1秒的时间长度(如眨一下眼),了解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 时、分、秒之间的关系:1分 = 60秒。
  • 2. 时间的计算:
    • 简单的时间加减计算。
    • 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之间的关系。
  • 3. 24时计时法:
    • 了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应用。
    •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 在实际生活中识别和使用24时计时法。
  • 4. 时间观念的培养:
    • 安排合理的时间计划,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 结合生活实例,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单元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加法

  • 1. 两位数加两位数:
    • 口算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
    • 笔算加法:竖式计算,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
  • 2. 三位数加三位数:
    • 笔算加法:竖式计算,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 连续进位加法:掌握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 3. 加法的验算:
    • 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 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 4. 解决问题:
    • 运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减法

  • 1. 两位数减两位数:
    • 口算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 笔算减法:竖式计算,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
  • 2. 三位数减三位数:
    • 笔算减法:竖式计算,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
    • 连续退位减法:掌握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
  • 3. 减法的验算:
    • 用差加减数: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 用被减数减去差: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 4. 解决问题:
    • 运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 1. 连加、连减:
    •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 2. 加减混合运算:
    •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 3. 带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 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 4. 解决问题:
    • 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 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估算

  • 1. 估算的方法:
    • 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
    •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 2. 估算的应用:
    • 在实际问题中进行估算,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 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单元三:四边形

一、四边形的认识

  • 1. 四边形的特征:
    • 有四条直的边。
    • 有四个角。
  • 2. 四边形的分类:
    • 根据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进行分类。
    •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

  • 1. 长方形的特征:
    • 对边相等。
    • 四个角都是直角。
  • 2. 正方形的特征:
    • 四条边都相等。
    • 四个角都是直角。
  •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 长方形是正方形的概括。
  • 4. 周长的概念:
    • 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 5.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 长方形的周长 = (长 + 宽) × 2
    • 长方形的周长 = 长 + 宽 + 长 + 宽
  • 6.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 × 4

三、周长的测量与计算

  • 1. 测量周长的方法:
    • 用直尺测量规则图形的边长,然后计算周长。
    • 用绳子或软尺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 2. 解决问题:
    • 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平行四边形

  • 1.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 对边相等。
    • 对角相等。
  • 2. 平行四边形的易变形性:
    • 容易拉动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 3.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五、拓展延伸

  • 1. 拼图:
    • 用不同的四边形拼成新的图形。
    •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 2. 剪拼:
    • 将一个四边形剪开,拼成另一个四边形。
    •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 3. 实际应用:
    • 在生活中寻找四边形,并描述其特征。
    • 培养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中国古代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过程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