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七只小羊思维导图简单的
《狼和七只小羊》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 《狼和七只小羊》
一、故事梗概
- 1. 初始状态:
- 母亲羊外出觅食。
- 七只小羊独自在家。
- 母亲告诫小羊们提防大灰狼。
- 2. 狼的诡计:
- 第一次尝试:
- 狼伪装成母亲羊的声音。
- 小羊们识破狼的粗哑声音。
- 狼失败。
- 第二次尝试:
- 狼吃掉一块粉笔,使声音变细。
- 狼伪装成母亲羊的声音,再次尝试。
- 小羊们通过声音确认“母亲”身份。
- 小羊们要求看到母亲的爪子。
- 第三次尝试:
- 3. 狼的入侵:
- 狼进入小羊家。
- 狼残忍地吃掉除了躲在钟里的小羊之外的所有小羊。
- 狼吃饱后,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 4. 母亲羊的归来:
- 母亲羊回到家。
- 发现大门敞开。
- 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 5. 母亲羊的复仇:
- 找到躲在钟里的小羊。
- 从小羊那里得知狼的罪行。
- 母亲羊和孩子们一起外出寻找狼。
- 发现狼睡在草地上,肚子胀得鼓鼓的。
- 母亲羊决定惩罚狼。
- 6. 结局:
- 母亲羊用剪刀剪开狼的肚子。
- 七只小羊毫发无损地从狼的肚子里出来。
- 小羊们和母亲羊一起用大石头填满狼的肚子。
- 狼醒来后口渴难耐,去井边喝水。
- 狼因为肚子里的石头太重,掉进井里淹死了。
- 母亲羊和小羊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二、人物分析
- 1. 母亲羊:
- 特点: 善良、慈爱、警惕、勇敢、聪明、有责任感。
- 作用: 保护小羊,最终为小羊们报仇。
- 2. 七只小羊:
- 特点: 天真、可爱、无知、胆小、顺从。
- 作用: 推动故事发展,衬托狼的狡猾。
- 3. 大灰狼:
- 特点: 狡猾、残忍、贪婪、凶狠、欺骗性强。
- 作用: 反面角色,与母亲羊形成对比。
三、主题思想
- 1. 告诫孩子们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 2. 强调母亲的爱和保护,以及家庭的重要性。
- 母亲羊的勇敢和智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 家庭是抵御危险的避风港。
- 3.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 狼的恶行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 母亲羊的善良和勇敢最终战胜了邪恶。
- 4. 遇到危险时,要冷静思考,寻求帮助。
四、象征意义
- 1. 狼:
- 象征着邪恶、危险、欺骗和掠夺。
- 代表社会上对儿童构成威胁的各种负面因素。
- 2. 羊:
- 象征着善良、弱小、无辜和需要保护的对象。
- 代表儿童,需要成人的保护和引导。
- 3. 钟:
- 象征着希望,在危难时刻提供了庇护。
- 代表着在困境中寻求帮助的可能性。
- 4. 井:
- 象征着狼的坟墓,代表邪恶的终结。
- 象征着正义的胜利。
- 5. 大石头:
五、故事结构
- 1. 开端: 母亲羊外出,告诫小羊。
- 2. 发展: 狼多次欺骗小羊,最终入侵。
- 3. 高潮: 狼吃掉小羊,母亲羊归来。
- 4. 结局: 母亲羊复仇,狼被惩罚,小羊们获救。
六、语言特点
- 1. 简单易懂: 适合儿童阅读。
- 2. 生动形象: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动物形象栩栩如生。
- 3. 情节紧凑: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 4. 重复性: 狼多次重复同样的欺骗手段,强调了狼的狡猾。
七、教育意义
- 1. 安全教育: 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2. 品德教育: 培养儿童的善良、勇敢和正义感。
- 3. 价值观教育: 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善恶。
- 4. 启迪智慧: 鼓励儿童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寻求解决办法。
八、改编与衍生
- 1. 动画片: 将故事改编成动画片,更受儿童欢迎。
- 2. 绘本: 以绘本的形式呈现故事,图文并茂,更易于理解。
- 3. 舞台剧: 将故事改编成舞台剧,生动形象地展现故事内容。
- 4. 其他: 故事还可以被改编成游戏、音乐剧等。
九、不同版本分析
- 不同地区或不同出版社可能存在细节上的差异,但核心情节和主题思想保持一致。 例如某些版本可能在狼的死法,或者小羊逃生方式上略有不同,但大体情节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