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思维导图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思维导图》

1. 运动的描述

1.1 参考系

  • 概念: 用来做参考,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物体。
  • 选取原则: 任意性,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 重要性: 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描述可能不同。

1.2 质点

  • 概念: 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将其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
  • 理想化模型: 物理学中的简化方法,方便研究。
  • 适用条件:
    •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
    • 物体做平动。

1.3 时间和时刻

  • 时刻: 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对应一个瞬间,例如:2秒末,第3秒初。
  • 时间间隔: 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一个过程,例如:前2秒,第3秒内。

1.4 位移和路程

  • 位移 (△x): 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大小等于初末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 (s): 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描述运动的长度。
  • 联系:
    • 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等于路程。

1.5 速度

  • 平均速度 (v̄):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v̄ = △x / △t,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瞬时速度 (v): 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矢量,方向为该时刻的运动方向(切线方向)。
  • 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标量。
  • 平均速率: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标量。

1.6 加速度

  • 定义 (a): 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a = △v / △t,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 正负号的意义: 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正号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相反。
  • 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区别:
    • 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 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 加速度大,速度变化一定快。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小车、长木板、电源、纸带、刻度尺、细线、钩码。
  • 实验步骤:
    1. 安装器材。
    2.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3. 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
    4. 取下纸带,测量和计算。
  • 数据处理:
    • 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a = (xm - xn) / (m - n)T2
    • 利用v-t图像求加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公式: v = v0 + at
  • 推导: a = (v - v0) / t => v = v0 + at
  • v-t 图像: 直线,斜率表示加速度。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公式: x = v0t + (1/2)at2
  • 推导: 利用平均速度推导或积分推导。
  • x-t 图像: 抛物线。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 公式: v2 - v02 = 2ax
  • 推导: 由 v = v0 + at 和 x = v0t + (1/2)at2 消去时间 t。

2.5 自由落体运动

  • 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 特点: 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 规律:
    • v = gt
    • h = (1/2)gt2
    • v2 = 2gh
  • 重力加速度 (g):
    • 大小约为 9.8 m/s2,精确计算时根据题目要求取值。
    • 方向竖直向下。
    • 不同地点的g值略有不同。

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 科学猜想与假设: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匀变速直线运动。
  • 数学推理: 如果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 实验验证: 由于当时技术限制,无法直接验证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通过研究斜面运动来间接验证。
  • 科学方法: 伽利略的研究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理想实验、数学推理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3.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3.1 打点计时器

  • 电磁打点计时器: 使用交流电源,电压4-6V,打点周期0.02s。
  •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使用220V交流电源,打点周期0.02s。
  • 打点原理: 利用交变电流的周期性变化,使打点针周期性地打击纸带。

3.2 纸带分析

  • 判断物体运动性质:
    • 观察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变化情况:均匀变化说明是匀变速运动,不均匀变化说明是变加速运动。
  • 计算瞬时速度:
    • 利用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的方法:vn = (xn + xn+1) / 2T
  • 计算加速度:
    • 逐差法:a = (xm - xn) / (m - n)T2
    • v-t图像法:斜率代表加速度。

4. 解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公式: 根据题目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避免重复计算。
  • 注意正负号: 规定正方向,注意矢量方向的正负号。
  • 单位统一: 确保所有物理量单位一致。
  • 分析运动过程: 明确物体的运动性质,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 草图辅助: 画草图可以帮助理解题意,分析运动过程。
  • 注意隐含条件: 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
  • 审题仔细: 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这份思维导图旨在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的内容。 请结合课本和练习题进行复习和巩固。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