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屏幕前,想拉个宫崎骏电影的思维导图?呵,真是想得美。那根本不是什么能装进框框里、连上线的东西。他的电影啊,更像一片巨大的、会呼吸的森林,你一脚踏进去,就迷路了,却又奇异地觉得安心。你想理出个头绪,最后发现自己只是被一股看不见的风推着,在那些光怪陆离又无比真实的树木、溪流、天空之间穿梭。硬要画个图?那得是活的,会变的,枝桠自己长出来,叶子自己飘落的那种。
如果你非要我“想”一个这样的导图,那它绝不是规规矩矩的圆形放射或者树状结构。它可能是个漩涡,或者更像、更像我脑子里那个乱糟糟的工作台,堆满了零散却总能找到彼此的东西。中心?大概没有固定的中心。也许是那种,那种介于现实和幻想之间的、薄得像蝉翼的界限感。
你看,《龙猫》里,那个隧道啊,或者说,那棵巨大的樟树。它就在那里,实实在在的,但穿过去、绕进去,你就到了另一个地方。那里有煤炭精灵,有橡子,有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的龙猫巴士。这跟《千与千寻》里的那个小镇入口,或者说,那座隧道,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你觉得是巧合?我觉得不是。那是宫崎骏心里住着的一个秘密通道,他时不时就打开,让我们这些大人小孩都能溜进去透透气。这条通道,就是我的“思维导图”上第一条、也是最粗的一条线,连接着他几乎所有的作品:现实与异世界的缝隙。
然后呢?沿着这条线往外走,你会立刻撞上一个巨大的节点:自然。不是PPT上那种“保护环境”的标语式自然,是活生生、有脾气、有神灵的自然。看看《幽灵公主》里那片森林,那简直是电影里的主角!山兽神、白狼神、木灵,他们不是背景板,他们就是森林本身,是那股古老、强大、带着点蛮荒的生命力。人类在里面是闯入者,是破坏者。这份对自然的敬畏,甚至带着点恐惧,在《风之谷》里表现得更早,那片腐海,那些巨型王虫,恐怖吧?可它们也是生态的一部分,甚至在自净、在新生。到了《龙猫》里,这份力量变得温和了,变成了守护孩子、带来好运的神奇存在。再到《悬崖上的金鱼姬》,大海,就是那个庞大、包容、时而温柔时而狂暴的母体。所以,“自然”这个节点,不是一个孤立的点,它像一张网,或者像植物的根系,深深扎进每一部电影的土壤里。它分出无数的小枝:森林、天空、海洋、土地、生命与死亡的循环。
再扯开去,你会发现另一个亮闪闪的节点:飞行。哦,天哪,宫崎骏对飞行的执念,简直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从《天空之城》里拉普达的浮石和飞行艇,到《魔女宅急便》里琪琪的扫帚,再到《红猪》里波鲁克的红色水上飞机,还有《起风了》里那些承载着梦想和战争的飞机设计图。飞行,在他那里不只是交通工具,它是自由的象征,是摆脱地心引力的束脱,是冒险的起点,甚至是浪漫和忧伤的载体。波鲁克为什么选择飞?因为厌倦了陆地上的俗事和战争。琪琪为什么要飞离家乡?为了独立,为了找到自己的位置。飞行,这个节点又牵出好多分支:自由、梦想、冒险、逃离、孤独、技术与自然的矛盾(想想拉普达的覆灭)。
然后,别忘了那些女主角。她们是我的“导图”上最充满生命力的那一群点。不是花瓶,不是等着王子来救的公主。娜乌西卡,要以一己之力去理解和化解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希塔,拥有古老的力量,却向往平凡的生活;琪琪,独自去闯荡,面对挫折和自我怀疑;小千,从一个娇气的小姑娘,在神灵的世界里摸爬滚打,学会了生存、友善和坚持;苏菲,从一个被诅咒的老婆婆,找回了勇气和爱。她们都不完美,会犯错,会害怕,但她们勇敢、善良、坚韧、有自己的意志。她们是行动派,是解决问题的人。这个节点,连接着几乎所有角色的弧光,尤其是在成长主题上。
说到成长,《千与千寻》绝对是这个节点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小千被迫进入那个神灵的世界,她必须工作,必须学会遵守规则(虽然那些规则有时很怪诞),必须独立思考,必须分辨善恶,必须找回自己的名字(象征着自我)。这种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在《魔女宅急便》里是琪琪独自创业的辛酸与甜蜜;在《龙猫》里是小月和小梅面对妈妈生病、环境变化的互相扶持。“孩童的视角”、“成长中的阵痛”、“寻找自我”,这些都是从“成长”这个大节点上延伸出来的,带着点雨水和泥土气息的小径。
还有那些食物!你可能觉得奇怪,食物怎么能算一个节点?可你看他的电影,吃饭的场景是不是特别多,而且画得那么诱人!《千与千寻》里千寻爸爸妈妈变成猪,是因为贪吃;千寻吃下锅炉爷爷做的饭团,才有了力气;赈早见琥珀主(白龙)喂她吃,那是温柔和联结。波鲁克在小岛上享受意面,琪琪在面包店吃东西,这些场景不仅仅是填饱肚子。那是慰藉、是日常、是生活的细节、是人与人之间的连结、甚至是一种仪式。在这个光怪陆离或者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好好吃饭,本身就是一种根植于大地的踏实感。这个点,小小的,却无比温暖,连接着爱、关怀、日常的诗意。
你以为完了?没有。这张“导图”还在继续。战争与和平的永恒反思(《风之谷》《幽灵公主》《哈尔的移动城堡》《起风了》),人与科技的关系(《天空之城》《风之谷》《起风了》),对传统手工艺的迷恋(《魔女宅急便》的面包房,《哈尔》里的帽子店,《起风了》的飞机制造),甚至是对蒸汽朋克美学的热爱(《天空之城》里那些复杂的机械)。每一个点,都像一颗种子,都能长出新的枝叶,跟其他点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
你想用直线连接它们?不可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流动的、模糊的、相互渗透的。自然影响着成长,飞行带来了自由也带来了战争的悲伤,女主角们在现实与幻想的缝隙中穿梭,通过食物获得慰藉,同时反思着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哪里是什么导图啊?分明是他一整个饱满得要溢出来的灵魂,投射到画布上的光影。那里面有他对世界的观察,有他的喜爱和厌恶,有他的温柔和愤怒,有他对生命力的赞颂和对愚蠢与邪恶的无奈。
所以,别想着画图了。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再看一遍吧。去感受那吹过麦田的风,去听那林间的低语,去闻那饭菜的香气,去体验那种飞起来的失重感。他的电影不是用来“理解”的,是用来“感受”的。那张最好的“思维导图”,不在纸上,而在我们心里,在那些被他轻轻触碰后,还跳动着、闪烁着、连接着许多柔软回忆和深刻体悟的地方。那片只属于你的、会随着时间、心情和经历不断变化、生长、甚至会下雨的,私人的精神森林。那,才是宫崎骏电影的真正“思维导图”。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