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美术中国画知识点思维导图》
I. 中国画概述
- 定义: 中国画是运用中国特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在绢、纸等特殊材料上,以线条和墨色为主要表现手段,描绘对象,反映作者思想情感的绘画形式。
- 特点:
- 工具材料: 毛笔、墨、宣纸、砚台、颜料(水墨颜料)。
- 表现手法:
- 写意: 抒发主观情感,追求神似,意境深远,笔墨简练。
- 工笔: 精细工整,注重细节描绘,形似逼真,色彩丰富。
- 构图:
- 散点透视: 没有固定视点,视线可移动,画面空间灵活。
- 留白: 画面留有空白,增加画面的意境和想象空间。
- 意境: 追求诗情画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强调作品的内在精神。
- 分类:
- 按题材:
- 山水画: 以自然山川为主要描绘对象。
- 花鸟画: 以花卉、鸟类、鱼虫等为主要描绘对象。
- 人物画: 以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
- 按技法:
- 水墨画: 仅用墨色表现,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 设色画: 在水墨的基础上,施以色彩。
- 淡彩: 颜色清淡。
- 重彩: 颜色浓艳。
- 按题材:
II. 山水画
- 发展历史:
- 魏晋南北朝: 山水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开始独立发展。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 隋唐: 山水画逐渐成熟,出现青绿山水。展子虔的《游春图》。
- 五代两宋: 山水画达到高峰,出现众多流派和名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北方山水代表)、李成(“平远”山水)、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米芾、米友仁父子(米氏云山)、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 元代: 文人画兴起,山水画更注重笔墨意趣。赵孟頫、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倪瓒、吴镇(元四家)。
- 明清: 山水画流派纷呈,个性风格更加突出。董其昌(南北宗论)、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石涛、八大山人、石溪、梅清(清初四僧)、扬州八怪。
- 构图要素:
- 主峰: 画面的中心,通常占据重要位置。
- 宾峰: 衬托主峰,形成对比。
- 云水: 表现山水的灵动和气韵。
- 树木: 丰富画面,增加生机。
- 房屋、人物: 点缀画面,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道路、桥梁: 连接画面,引导视线。
- 皴法:
- 披麻皴: 董源、巨然常用,线条披散,表现江南山水的湿润。
- 斧劈皴: 李唐常用,线条硬朗,表现北方山水的雄浑。
- 折带皴: 倪瓒常用,线条简洁,表现太湖一带的山石。
- 解索皴: 王蒙常用,线条繁密,表现山石的苍茫。
- 荷叶皴: 马远、夏圭常用,线条呈荷叶状。
- 雨点皴: 点状皴法,表现山石的质感。
III. 花鸟画
- 发展历史:
- 唐代: 花鸟画开始独立发展,出现工笔重彩风格。边鸾。
- 五代两宋: 花鸟画达到高峰,出现徐熙(野逸,没骨法)和黄筌(富贵,勾勒填色)两大流派。赵佶(宋徽宗)。
- 元代: 文人画兴起,花鸟画更注重写意。钱选、赵孟頫、王渊。
- 明清: 花鸟画流派纷呈,个性风格更加突出。徐渭、陈淳(青藤白阳)、八大山人、恽寿平。
- 常用题材:
- 花卉: 梅、兰、竹、菊(四君子),牡丹、荷花、菊花、月季等。
- 鸟类: 喜鹊、麻雀、燕子、鹰、鹤、鸳鸯等。
- 鱼虫: 金鱼、鲤鱼、虾、蟹、蝉、蝴蝶等。
- 表现手法:
- 工笔花鸟: 精细工整,注重细节描绘,形似逼真,色彩丰富。
- 写意花鸟: 抒发主观情感,追求神似,意境深远,笔墨简练。
- 没骨画: 不用墨线勾勒轮廓,直接用颜色描绘。
IV. 人物画
- 发展历史:
- 魏晋南北朝: 人物画是绘画的主要形式。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 唐代: 人物画繁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吴带当风”)、张萱(《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
- 宋代: 人物画更加注重写实和生活气息。李公麟、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梁楷(减笔画)。
- 元明清: 人物画发展缓慢,文人画影响下,更注重笔墨意趣。
V. 笔墨技法
- 用笔:
- 中锋: 笔尖在墨线中间运行,线条浑厚圆润。
- 侧锋: 笔尖倾斜运行,线条苍劲有力。
- 顺锋: 笔锋顺着笔画方向运行。
- 逆锋: 笔锋逆着笔画方向运行。
- 藏锋: 起笔和收笔时,笔锋藏在笔画中。
- 露锋: 起笔和收笔时,笔锋外露。
- 用墨:
-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 积墨: 层层叠加墨色,使画面更加厚重。
- 破墨: 在墨色未干时,用另一种墨色晕染,使画面更加丰富。
- 泼墨: 将墨汁随意泼洒在纸上,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VI. 重要画家及作品总结
朝代 | 画家 | 代表作品 | 特点 |
---|---|---|---|
魏晋南北朝 | 顾恺之 | 《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 人物画,注重人物神态刻画 |
唐代 | 阎立本 | 《步辇图》 | 人物画,场面宏大,人物生动 |
唐代 | 吴道子 | 无实物传世,以“吴带当风”著称 | 人物画,线条飘逸 |
唐代 | 张萱 | 《捣练图》 | 人物画,反映贵族妇女生活 |
唐代 | 周昉 | 《簪花仕女图》 | 人物画,反映贵族妇女生活 |
五代 | 展子虔 | 《游春图》 | 山水画,设色,表现山川景色 |
宋代 | 范宽 | 《溪山行旅图》 | 山水画,雄浑壮阔 |
宋代 | 郭熙 | 《早春图》 | 山水画,笔墨润泽 |
宋代 | 王希孟 | 《千里江山图》 | 山水画,青绿山水,气势磅礴 |
宋代 | 张择端 | 《清明上河图》 | 人物画,反映市井生活,细节丰富 |
元代 | 黄公望 | 《富春山居图》(部分) | 山水画,笔墨简练,意境深远 |
明代 | 徐渭 | 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人物,风格奔放豪迈 | 花鸟画,写意风格 |
清代 | 石涛 | 山水画,笔墨奔放,富有创造性 | 山水画,个性鲜明 |
清代 | 八大山人 | 花鸟画,简洁概括,寄托情感 | 花鸟画,孤傲清高 |
VII. 学习中国画的意义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 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 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 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 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