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I. 营养获取
- A. 光合作用
-
- 定义: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
- 场所: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膜。
-
- 影响因素:
- a. 光照强度:光照不足,光合速率降低;光照过强,可能损伤叶片。
- b. 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不足,限制光合作用;浓度过高,可能产生毒害。
- c. 温度:适宜温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过高或过低,酶活性降低,光合速率下降。
- d. 水分:水分不足,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影响光合作用。
- e. 矿质元素: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氮、磷、钾等影响酶的合成。
- 影响因素:
-
- 光反应:
- a. 场所:类囊体膜。
- b. 过程:水的光解(产生氧气、氢离子和电子),ATP的合成。
- 光反应:
-
- 暗反应:
- a. 场所:叶绿体基质。
- b. 过程:二氧化碳的固定,C3的还原(利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氢离子)。
- 暗反应:
-
- B. 水分和矿质的吸收与运输
-
- 吸收器官:根。
-
- 吸收部位:根尖成熟区(根毛区)。
- a. 根毛:增加吸收面积。
- b. 细胞壁薄:有利于水分的渗透。
- 吸收部位:根尖成熟区(根毛区)。
-
- 吸收方式:
- a. 渗透作用:水分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 b. 主动运输:矿质离子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 吸收方式:
-
- 运输途径:
- a. 导管:运输水分和矿质。
- b. 从下往上:单向运输。
- c. 蒸腾拉力、根压:主要动力。
- 运输途径:
-
- C. 养分运输
-
- 筛管:运输有机物。
-
- 从上往下:双向运输。
-
- 动力: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分浓度梯度,渗透作用,以及源库之间的压力差。
-
II. 生长发育
- A. 种子萌发
-
- 必备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
- 自身条件:完整的、有活力的胚,种子不在休眠期。
-
- 过程:
- a. 吸水膨胀:种子吸水。
- b. 胚根突破: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 c. 胚芽、胚轴伸长:发育成茎和叶。
- 过程:
-
- 养分来源:子叶或胚乳提供养分。
-
- B. 植物生长素
-
- 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
-
- 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
-
- 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
- 作用特点: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顶端优势:顶芽生长占优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
- C. 其他植物激素
-
-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
- 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促进种子萌发。
-
- 脱落酸:抑制生长,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
-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
- D. 植物的生命周期
-
- 一年生植物:一个生长季节完成生命周期。
-
- 二年生植物:两个生长季节完成生命周期。
-
- 多年生植物:多年存活并多次开花结果。
-
III. 生殖
- A. 无性生殖
-
- 定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
- 类型:
- a. 扦插:利用茎段生根繁殖。
- b. 嫁接:将一个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个植物的茎或根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 c. 压条:将植物的枝条压入土中,待生根后与母株分离。
- d. 组织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 类型:
-
- 优点: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
-
- B. 有性生殖
-
- 定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
- 花: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
-
- 结构:花萼、花瓣、雄蕊(花药、花丝)、雌蕊(柱头、花柱、子房)。
-
- 传粉:
- a. 自花传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头上。
- b. 异花传粉:花粉落在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 c. 传粉方式:风媒、虫媒、鸟媒、水媒。
- 传粉:
-
-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 a. 子房:发育成果实。
- b. 胚珠:发育成种子。
- c. 受精卵:发育成胚。
- d. 珠被:发育成种皮。
-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
- 优点:产生变异,有利于适应环境。
-
IV. 环境适应
- A. 形态结构适应
-
- 陆生植物:
- a. 发达的根系:吸收水分和矿质。
- b. 角质层:减少水分蒸发。
- c. 气孔: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
- 陆生植物:
-
- 水生植物:
- a. 发达的通气组织:适应缺氧环境。
- b. 叶片宽大或呈丝状: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 c. 根系不发达:主要起固定作用。
- 水生植物:
-
- 旱生植物:
- a. 发达的根系:吸收深层水分。
- b. 肉质叶或茎:储存水分。
- c. 叶片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发。
- 旱生植物:
-
- B. 生理功能适应
-
- 耐旱性:降低蒸腾速率,增强吸水能力。
-
- 耐寒性:细胞内含水量降低,抗冻物质增加。
-
- 耐盐碱性:能够将盐分储存在液泡中,或通过特殊结构排出盐分。
-
- C. 行为适应
-
- 向光性:趋向光照。
-
- 背地性:根向下生长。
-
- 避阴性:避免过度阴暗的环境。
-
- 防御行为:产生毒素或刺,防止被动物啃食。
-
V. 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 A. 互利共生
-
- 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共生关系。
-
-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根瘤菌固氮,豆科植物提供有机物。
-
- 传粉者与植物:植物提供花蜜,传粉者帮助植物传粉。
-
- B. 寄生
-
- 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吸收其养分。
-
- 桑寄生:半寄生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仍需要从寄主植物获取水分和矿质。
-
- C. 竞争
-
- 争夺阳光、水分、矿质等资源。
-
- D. 捕食
-
- 食虫植物:捕食昆虫,补充氮元素。
-
VI. 对人类的意义
- A. 食物来源
-
- 谷物、蔬菜、水果等。
-
- B. 药用价值
-
- 许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用于治疗疾病。
-
- C. 工业原料
-
- 木材、纤维、橡胶等。
-
- D. 美化环境
-
- 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
-
- E. 科研价值
-
- 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
- F. 生态系统服务
-
- 固碳释氧,维持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