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史思维导图

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初步的国家机构出现。
1. 特点:
中央:王室掌握最高权力。
地方:分封制雏形,对诸侯进行统治。
2. 政治制度:
A. 夏朝 (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1600年)
神权色彩浓厚。
青铜文明发达。
残酷的奴隶制度。
1. 特点:
中央:王权加强,设官分职。
地方:方国联盟,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有限。
占卜文化:凡事依赖占卜,影响政治决策。
2. 政治制度:
B. 商朝 (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1046年)
分封制鼎盛。
礼乐制度完善。
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
1. 特点:
分封制: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需向周天子进贡并提供军事支持。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政治等级。
礼乐制度: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 政治制度:
武王伐纣:推翻商朝的统治。
周公辅政:稳定西周初期的政局。
国人暴动:社会矛盾激化,西周走向衰落。
3. 重要事件:
C.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771年)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社会变革加速,旧制度瓦解。
“礼崩乐坏”。
a. 特点:
诸侯争霸:强大的诸侯国控制政治局势。
兼并战争: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领土扩张。
b. 政治制度:
齐桓公:首霸,尊王攘夷。
晋文公:城濮之战获胜,奠定晋国霸主地位。
c. 重要人物:
1.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476年)
七雄并立,争夺天下。
社会改革深入,各国变法。
兼并战争更加激烈。
a. 特点:
各国变法:旨在富国强兵,增强军事实力。
官僚政治:取代世卿世禄制。
b. 政治制度:
商鞅:秦国变法,使秦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苏秦、张仪:合纵连横,为各国争取外交优势。
c. 重要人物:
儒家:孔子、孟子,提倡仁政、德治。
道家: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严刑峻法。
d. 学术思想:
2.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D.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21年)
一、先秦时期 (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221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
短命王朝,统治残酷。
1. 特点:
中央集权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三公九卿,分掌行政、军事、监察等事务。
郡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法律严苛:实行严刑峻法,压制人民的反抗。
2. 政治制度:
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焚书坑儒:压制思想,维护统治。
修建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陈胜吴广起义:引发秦末农民起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3. 重要事件:
A. 秦朝 (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6年)
休养生息,经济逐渐恢复。
中央集权加强,削弱诸侯势力。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a. 特点:
郡国并行制: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诸侯势力。
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封地。
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察举制:选拔官员的制度。
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政治制度: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
汉文帝、汉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开疆拓土,使西汉达到鼎盛。
c. 重要人物:
1. 西汉 (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
王莽改制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a. 特点:
2. 新朝 (公元8年 - 公元23年)
光武中兴,政局相对稳定。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宦官外戚专权,政治腐败。
a. 特点:
光武帝加强皇权,抑制豪强势力。
察举制弊端显现,出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现象。
b. 政治制度: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c. 重要事件:
3. 东汉 (公元25年 - 公元220年)
B. 汉朝 (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
二、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 - 公元220年)
曹魏建立,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a. 政治制度:
1. 魏 (公元220年 - 公元265年)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a. 政治制度:
2. 蜀 (公元221年 - 公元263年)
孙权建立吴国政权。
a. 政治制度:
3. 吴 (公元229年 - 公元280年)
A. 三国时期 (公元220年 - 公元280年)
短暂统一后,迅速衰落。
八王之乱:加剧了社会动荡。
1. 特点:
B. 西晋 (公元266年 - 公元316年)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建立多个政权。
东晋偏安江南。
玄学兴起。
1. 特点:
门阀政治:士族掌握政治权力。
2. 政治制度:
C. 东晋十六国 (公元317年 - 公元420年)
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a. 政权更迭:
门阀政治延续。
b. 特点:
1. 南朝 (公元420年 - 公元589年)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a. 政权更迭: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
b. 特点:
2. 北朝 (公元386年 - 公元581年)
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
民族融合加速。
佛教盛行。
3. 政治特点:
D. 南北朝 (公元420年 - 公元589年)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20年 - 公元589年)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大兴土木,徭役繁重。
短命王朝。
1. 特点:
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的行政体系。
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垄断,选拔人才。
府兵制:保证了军队的兵源。
2. 政治制度:
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联系。
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的灭亡。
3. 重要事件:
A. 隋朝 (公元581年 - 公元618年)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开放。
1. 特点:
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
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均田制、租庸调制: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完善的法律体系:《唐律疏议》。
2. 政治制度:
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藩镇割据:地方势力坐大,威胁中央的统治。
3. 重要事件:
B. 唐朝 (公元618年 - 公元907年)
四、隋唐时期 (公元581年 - 公元907年)
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
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1. 特点:
五、五代十国时期 (公元907年 - 公元960年)
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
商品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积贫积弱,军事力量薄弱。
1. 特点:
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文官政治:重用文官,抑制武将。
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2. 政治制度: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巩固皇权的措施。
王安石变法:旨在富国强兵,但最终失败。
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俘。
3. 重要事件:
A. 北宋 (公元960年 - 公元1127年)
契丹族建立。
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1. 特点:
B. 辽 (公元907年 - 公元1125年)
女真族建立。
逐渐汉化。
1. 特点:
C. 金 (公元1115年 - 公元1234年)
偏安江南,经济发展。
抗金斗争。
1. 特点:
岳飞:抗金名将。
秦桧:主和派代表人物。
2. 重要人物:
D. 南宋 (公元1127年 - 公元1279年)
蒙古族建立。
疆域辽阔,实行民族等级制度。
1. 特点:
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民族等级制度:蒙古人享有特权。
2. 政治制度:
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末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统治。
3. 重要事件:
E. 元朝 (公元1271年 - 公元1368年)
六、宋辽金元时期 (公元960年 - 公元1368年)
君主专制加强。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1. 特点:
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进一步加强皇权。
设立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设立锦衣卫、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
2. 政治制度:
朱元璋建立明朝。
靖难之役:朱棣夺取皇位。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海外的联系。
张居正改革:挽救了明朝的统治危机。
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3. 重要事件:
A. 明朝 (公元1368年 - 公元1644年)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1. 特点:
设立军机处:进一步加强皇权。
八旗制度:维护满族统治。
文字狱:压制思想,维护统治。
2. 政治制度:
清军入关,建立清朝。
康乾盛世:清朝的鼎盛时期。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义和团运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 重要事件:
B. 清朝 (公元1644年 - 公元1912年)
七、明清时期 (公元1368年 - 公元1912年)
《中国政治史思维导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高等数学知识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