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简史思维导图》
一、 史前时代 (约170万年前 - 公元前2070年)
1. 远古人类
- 元谋人 (约170万年前):
- 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古人类
- 发现地点:云南元谋
- 蓝田人 (约80万年前):
- 比北京人更早的古人类
- 发现地点:陕西蓝田
- 北京人 (约70万 - 20万年前):
- 使用打制石器
- 懂得用火
- 群居生活
-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
- 山顶洞人 (约3万年前):
- 掌握磨制石器技术
- 会人工取火
- 有装饰品,开始出现审美意识
-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
2. 新石器时代
- 仰韶文化 (约公元前5000年 - 公元前3000年):
- 彩陶文化
- 半坡遗址 (陕西西安):典型代表
- 农业生产:种植粟
- 房屋:半地穴式
- 河姆渡文化 (约公元前5000年 - 公元前3300年):
- 黑陶文化
- 位于长江流域
- 农业生产:种植水稻
- 房屋:干栏式建筑
- 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3000年 - 公元前2000年):
- 黑陶文化
- 蛋壳黑陶杯:典型代表
- 出现原始的祭祀和占卜活动
3. 传说时代
- 三皇五帝:
- 三皇:燧人氏 (钻木取火)、伏羲氏 (发明渔猎)、神农氏 (发明农业)
-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 禅让制:尧舜禹时期,通过推举贤能者来继承王位
- 大禹治水:
-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战胜自然的决心
二、 夏商周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221年)
1.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1600年)
- 建立: 禹建立
- 标志: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 传承: 传子制度,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都城: 阳城 (今河南登封附近)
- 灭亡: 桀暴政,被商汤所灭
2.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1046年)
- 建立: 汤建立,定都亳 (今河南商丘附近)
- 迁都: 盘庚迁殷 (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 甲骨文: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 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
- 灭亡: 纣王暴政,被周武王所灭
3. 周朝 (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221年)
-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771年):
- 建立: 周武王建立,定都镐京 (今陕西西安附近)
- 分封制: 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很大的权力
- 宗法制: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维护分封制的稳定
- 礼乐制度: 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
- 国人暴动: 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西周开始衰落
- 灭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犬戎所灭
- 东周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21年):
-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476年):
- 特点: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诸侯争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被称为“春秋五霸”
- 管仲改革: 齐国富强
- “尊王攘夷”: 齐桓公的政治口号
-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 特点: 七雄争霸
-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 商鞅变法: 秦国强大
- 合纵连横: 苏秦、张仪的政治策略
- 百家争鸣:
- 儒家: 孔子 (仁、礼、中庸之道),孟子 (仁政),荀子 (性恶论)
- 道家: 老子 (无为而治),庄子 (逍遥自在)
- 法家: 韩非子 (依法治国)
-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 兵家: 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476年):
三、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 - 公元220年)
1. 秦朝 (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7年)
- 统一: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
- 中央集权制度:
- 皇帝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 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
- 文化政策:
-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 焚书坑儒
- 军事建设:
- 修筑长城
- 修筑灵渠
- 灭亡: 秦二世胡亥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2. 汉朝 (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
- 西汉 (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
- 建立: 刘邦建立
- 休养生息: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人民负担
- 文景之治: 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 汉武帝时期:
- 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 王莽篡汉: 西汉衰落,王莽建立新朝
- 东汉 (公元25年 - 公元220年):
- 建立: 刘秀建立
- 光武中兴: 东汉初期社会稳定
- 外戚宦官专权: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
- 黄巾起义: 农民起义,东汉政权瓦解
- 三国鼎立: 曹魏、蜀汉、孙吴
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20年 - 公元589年)
- 三国 (公元220年 - 公元280年):
- 曹魏: 曹丕建立,定都洛阳
- 蜀汉: 刘备建立,定都成都
- 孙吴: 孙权建立,定都建业 (今南京)
- 司马炎篡魏: 司马炎建立西晋
- 西晋 (公元266年 - 公元316年):
- 短暂统一: 西晋统一全国
- 八王之乱: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 五胡乱华: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迁,建立政权
- 东晋十六国 (公元317年 - 公元439年):
- 东晋: 司马睿建立,定都建康 (今南京)
- 十六国: 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淝水之战: 东晋以少胜多,击败前秦
- 南北朝 (公元420年 - 公元589年):
- 南朝: 宋、齐、梁、陈
- 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 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 佛教兴盛: 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发展
五、 隋唐时期 (公元581年 - 公元907年)
- 隋朝 (公元581年 - 公元618年):
- 建立: 隋文帝杨坚建立
- 统一: 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 科举制: 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 大运河: 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
- 灭亡: 隋炀帝杨广暴政,隋末农民起义
- 唐朝 (公元618年 - 公元907年):
- 建立: 唐高祖李渊建立
-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 科举制完善: 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
- 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前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 安史之乱: 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唐朝由盛转衰
- 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地方藩镇势力强大
- 黄巢起义: 唐末农民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 文化繁荣: 诗歌 (李白、杜甫、白居易),绘画 (吴道子),书法 (颜真卿),对外交流 (玄奘西游)
六、 五代十国时期 (公元907年 - 公元960年)
- 五代: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 十国: 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前蜀、后蜀、北汉
- 特点: 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
七、 宋辽金元时期 (公元960年 - 公元1368年)
- 北宋 (公元960年 - 公元1127年):
- 建立: 赵匡胤建立
- 重文轻武: 加强中央集权,抑制武将势力
- 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国签订和约,维持了双方的和平
- 王安石变法: 改革财政,增强国力
- 灭亡: 金兵攻陷汴梁 (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
- 辽朝 (公元907年 - 公元1125年):
- 建立: 契丹族建立
- 与北宋并立: 澶渊之盟后与北宋保持和平关系
- 金朝 (公元1115年 - 公元1234年):
- 建立: 女真族建立
- 攻灭北宋: 攻陷汴梁,俘虏徽钦二帝
- 与南宋对峙: 金朝占据北方,南宋占据南方
- 南宋 (公元1127年 - 公元1279年):
- 建立: 赵构建立,定都临安 (今杭州)
- 岳飞抗金: 岳飞率领军队抵抗金朝入侵
- 秦桧议和: 秦桧主张与金朝议和,杀害岳飞
- 灭亡: 元朝军队攻灭南宋
- 西夏 (公元1038年 - 公元1227年):
- 建立: 党项族建立
- 与宋、辽、金并立: 位于西北地区
- 元朝 (公元1271年 - 公元1368年):
- 建立: 忽必烈建立
- 统一: 统一全国
- 行省制度: 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 民族等级制度: 实行民族等级制度,蒙古族地位最高
- 对外交流: 马可·波罗来华
- 灭亡: 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
八、 明朝 (公元1368年 - 公元1644年)
- 建立: 朱元璋建立,定都南京
- 加强中央集权:
- 废除丞相制度
- 设立锦衣卫
- 八股取士
- 经济发展:
- 农业:引进高产作物 (如玉米、番薯)
- 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发达
- 商业: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
- 对外关系:
- 郑和下西洋
- 戚继光抗倭
- 政治腐败:
- 宦官专权 (如魏忠贤)
- 农民起义 (如李自成)
- 灭亡: 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