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思维导图》
一、静电场
1.1 电荷与库仑定律
- 1.1.1 电荷守恒定律:
- 总电荷代数和不变。
- 1.1.2 电荷量子化:
- 基本电荷:e = 1.602 × 10⁻¹⁹ C。
- 1.1.3 库仑定律:
- 公式:F = k * q₁q₂ / r²
-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
- k:静电力常量,k = 9.0 × 10⁹ N·m²/C²。
- 矢量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1.2 电场强度
- 1.2.1 电场强度的定义:
- 定义式:E = F / q
- 单位:N/C 或 V/m
- 矢量性:方向与正电荷受力方向相同。
- 1.2.2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 公式:E = k * Q / r²
- 1.2.3 电场叠加原理:
- 电场强度的矢量合成。
- 1.2.4 电场线:
- 起始于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
- 疏密程度表示电场强度大小。
- 电场线不相交。
- 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方向。
1.3 电势与电势差
- 1.3.1 电势能:
-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 Ep = qφ
- 1.3.2 电势:
- 定义:φ = Ep / q
- 单位:V (伏特)
- 标量:电势有高低。
- 1.3.3 电势差 (电压):
- 定义:U = φ₁ - φ₂
- 单位:V (伏特)
- Uab = Wab / q
- 1.3.4 等势面:
- 与电场线垂直。
- 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
- 电荷在等势面上移动,电场力不做功。
1.4 电容
- 1.4.1 电容的定义:
- 定义式:C = Q / U
- 单位:F (法拉)
- 1.4.2 平行板电容器:
- 公式:C = εS / 4πkd
- ε:介电常数,k:静电力常量, d:板间距离, S:正对面积。
- 1.4.3 电容器的储能:
- 电场能:E = ½ CU² = ½ Q²/C = ½ QU
二、恒定电流
2.1 电流
- 2.1.1 电流的定义:
- 定义式:I = Q / t
- 单位:A (安培)
- 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
- 2.1.2 微观表达式:
- I = nqSv
- n:单位体积内自由电荷数,q:电荷电量,S:横截面积,v:漂移速度。
2.2 欧姆定律
- 2.2.1 电阻:
- 定义式:R = U / I
- 单位:Ω (欧姆)
- 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 2.2.2 欧姆定律:
- I = U / R
- 适用条件:金属导体,电解液导体。
- 2.2.3 电阻定律:
- R = ρL / S
- ρ:电阻率,L:长度,S:横截面积。
2.3 电路
- 2.3.1 串联电路:
- 电流处处相等。
- 总电压等于各电阻电压之和。
-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 2.3.2 并联电路:
- 电压处处相等。
- 总电流等于各电阻电流之和。
-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 2.3.3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 电动势:电源提供电能的能力。
- 内阻:电源内部的电阻。
- 2.3.4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 I = E / (R + r)
- 路端电压:U = E - Ir
2.4 电功与电功率
- 2.4.1 电功:
- W = UIt
- 适用于任何电路。
- 2.4.2 电功率:
- P = UI
- 适用于任何电路。
- 2.4.3 焦耳定律:
- Q = I²Rt
- 适用于任何电路。
- 2.4.4 电热与电能转换:
- 纯电阻电路:W = Q
- 非纯电阻电路:W > Q
三、磁场
3.1 磁感应强度
- 3.1.1 磁感应强度的定义:
- 定义式:B = F / IL
- 单位:T (特斯拉)
- 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
- 3.1.2 磁感线:
- 磁场分布的描述。
- 磁感线不相交。
- 磁感线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度大小。
- N极发出,S极进入(外部)。
3.2 常见磁场
- 3.2.1 直流电流的磁场:
- 右手螺旋定则。
- 3.2.2 环形电流的磁场:
- 右手螺旋定则。
- 3.2.3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 右手螺旋定则。
3.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
- 3.3.1 安培力:
- 公式:F = BILsinθ
- 方向:左手定则。
- 3.3.2 两平行通电导线间的相互作用:
- 同向电流相互吸引,反向电流相互排斥。
3.4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伦兹力)
- 3.4.1 洛伦兹力:
- 公式:f = qvBsinθ
- 方向:左手定则。
- 洛伦兹力不做功。
- 3.4.2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 圆周运动:qvB = mv²/r
- 周期:T = 2πm / qB
- 半径:r = mv / qB
四、电磁感应
4.1 磁通量
- 4.1.1 磁通量的定义:
- 定义式:Φ = BScosθ
- 单位:Wb (韦伯)
- θ:磁场方向与面积方向的夹角。
4.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4.2.1 感应电动势:
- 公式:E = nΔΦ / Δt
- n:线圈匝数。
- 4.2.2 楞次定律:
-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 4.2.3 动生电动势:
- E = BLvsinθ
- 导体切割磁感线。
4.3 自感与互感
- 4.3.1 自感:
- 由于导体自身电流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 自感电动势:E = LΔI / Δt
- L:自感系数,单位:H (亨利)。
- 4.3.2 互感:
- 由于一个回路的电流变化在另一个回路中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五、交变电流
5.1 交变电流的产生与描述
- 5.1.1 正弦交流电:
- 产生: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
- 电动势:e = Em sinωt
- Em:最大值,ω:角速度,ω = 2πf。
- 5.1.2 有效值:
- 定义:与直流电的热效应相同的数值。
- 正弦交流电:U = Um / √2, I = Im / √2
- 5.1.3 变压器:
- 电压之比:U₁/U₂ = n₁/n₂
- 电流之比:I₁/I₂ = n₂/n₁
- 功率不变:P₁ = P₂
5.2 电磁振荡
- 5.2.1 LC振荡电路:
- 电容器充放电过程。
- 电场能与磁场能相互转换。
六、电磁波
6.1 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 6.1.1 电磁波的产生:
-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 加速运动的电荷。
- 6.1.2 电磁波的传播:
-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 3 × 10⁸ m/s
- 电磁波谱。
6.2 电磁波的应用
- 6.2.1 无线电通讯:
- 调制,发射,接收,解调。
- 6.2.2 电磁波谱的应用:
- 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