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科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一、 单元总览:生物与环境
1.1 核心概念:
-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的生存。
-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及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 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途径。
-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
- 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单元目标:
- 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相互作用。
- 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了解能量流动。
-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 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1.3 学习方法:
- 观察:细致观察动植物,了解其适应环境的特征。
- 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调查:调查校园、社区等环境,了解生物多样性状况。
- 资料查阅:查阅书籍、网络等资料,拓展知识面。
- 讨论: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1 生物适应环境:
- 形态结构适应:
- 植物: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减少水分蒸发),荷叶表面光滑(利于排水),树木高矮不同(适应不同光照强度)。
- 动物:骆驼驼峰(储存脂肪),鱼类流线型身体(减少阻力),鸟类翅膀(飞行)。
- 生理功能适应:
- 植物:旱生植物根系发达(吸收水分),某些植物能分泌毒素(防御)。
- 动物:蛇冬眠(降低代谢),变色龙变色(伪装)。
- 行为适应:
- 动物:候鸟迁徙(寻找适宜栖息地),蜜蜂酿蜜(储存食物),动物的觅食、求偶行为。
2.2 环境影响生物:
- 非生物因素:
- 阳光: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 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
- 水分: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 空气:影响生物的呼吸作用。
- 土壤:提供生物生存所需的养分。
- 其他:地形、海拔等。
- 生物因素:
- 种内关系:合作(如狼群捕猎),竞争(如争夺食物)。
- 种间关系:
- 捕食:如猫捉老鼠。
- 寄生: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内。
- 共生: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 竞争:如草原上的牛和羊。
- 实验探究:
- 光照对绿豆发芽的影响。
- 温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 水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三、 生态系统
3.1 生态系统的组成:
- 生物成分:
- 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无机盐)。
-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3.2 生态系统的类型:
- 陆地生态系统:
- 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
- 草原生态系统:以草本植物为主,适应干旱环境。
- 荒漠生态系统:干旱缺水,生物种类稀少。
- 水域生态系统:
-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等。
-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珊瑚礁等。
- 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相对稳定。
- 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 影响因素:生物种类、数量、环境变化等。
四、 食物链和食物网
4.1 食物链:
- 概念: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
- 组成:生产者(起点)→ 初级消费者 → 次级消费者 → 三级消费者…
- 能量流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
- 书写:生产者 → 初级消费者 → 次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4.2 食物网:
- 概念:由多条相互关联的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网络。
- 复杂性:生态系统越复杂,食物网越复杂,稳定性越高。
- 影响:食物网的复杂性保证了能量和物质的有效利用。
4.3 能量金字塔:
- 概念:以图示的方式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情况。
- 特点:能量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
- 意义:解释了为什么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级。
五、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5.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 遗传多样性: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
- 物种多样性: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
-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
5.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直接价值: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能源等。
- 间接价值: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环境。
- 潜在价值:尚未被人类发现和利用的价值。
5.3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 栖息地破坏:过度开发、森林砍伐、湿地破坏等。
- 过度捕猎:导致某些物种濒临灭绝。
- 环境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 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本地物种的生存。
5.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
- 迁地保护: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对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 制定法律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
- 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
六、 实践活动
6.1 校园生物调查:
- 观察校园内的动植物,记录种类和数量。
- 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 分析校园内的生物多样性状况。
6.2 设计生态瓶:
- 选择合适的容器和材料。
- 构建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 观察生态瓶内的生物变化。
6.3 调查当地环境污染情况:
- 了解当地主要的环境污染源。
- 分析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 提出改善环境污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