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上第四单元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人与自然
一、单元概述
- 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环境
-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 单元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感受自然之美。
- 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 积累语言,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 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 单元结构:三篇课文 + 语文园地
二、课文详解
1. 《鲸》
- 中心思想: 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生活习性和进化过程,表达了作者对鲸这种庞大而奇特的生物的赞叹之情,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 结构分析:
- 总起:第一自然段,点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 主体:详细介绍鲸的形体特点、生活习性和进化过程。
- 形体特点:
- 庞大:用数据、比较突出鲸的巨大。
- 其他特征:外形像鱼,但实质是哺乳动物;呼吸方式;生活方式。
- 生活习性:
- 食物:主要吃小鱼小虾。
- 哺乳:用乳汁喂养幼鲸。
- 睡觉:鲸的睡眠方式(喷气孔)。
- 进化过程:
- 陆地动物 -> 海洋动物
- 种类繁多
- 形体特点:
- 总结:强调鲸的珍贵和重要性。
- 语言特色:
-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内容具体、生动、可信。
-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
- 重点词语: 哺乳、过滤、庞大、寿命、适应、特征、进化、呼吸
- 写作方法: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例如:列数字、作比较。
- 思维拓展: 鲸的保护,海洋生态保护。
2. 《松鼠》
- 中心思想: 描写了松鼠美丽可爱的外形,活泼机灵的性格,以及在高处搭窝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 结构分析:
- 总起:第一自然段,总写松鼠是一种美丽、驯良、讨人喜欢的动物。
- 主体:
- 外形描写:尾巴、眼睛、面容、身体颜色。
- 性格描写:驯良、活泼、警觉。
- 筑巢描写:在高处搭窝,窝的结构和特点。
- 总结:结尾升华,再次表达对松鼠的喜爱。
- 语言特色:
-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松鼠的形态和动作。
-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 多用叠词,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 重点词语: 驯良、清秀、矫健、敏感、玲珑、歇凉、遮蔽
- 写作方法: 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喜爱之情。
- 思维拓展: 其他小动物的观察与描写,人与动物的关系。
3. 《白桦》
- 中心思想: 通过描写雪后白桦的形态和色彩,表达了作者对白桦树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 结构分析:
- 第一节:总写雪后的白桦,像穿着银白色新装的少女。
- 第二节:描写白桦的枝条和树干在雪后的样子。
- 第三节:描写阳光照耀下的白桦,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 第四节:描写麻雀在白桦树上嬉戏,增添了生机。
- 第五节:总结,赞美白桦树的美丽。
- 语言特色:
-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 运用色彩词,突出白桦的美丽。
- 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 重点词语: 桦树、银装、潇洒、闪烁、覆盖
- 写作方法: 抓住景物特点,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感情。色彩的运用。
- 思维拓展: 冬日景色描写,树木的象征意义。
三、语文园地
- 日积月累: 谚语、古诗词
- 关于自然环境的谚语:
-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 树木成荫,百草不生。
- 关于环境保护的古诗词:
- 例如:王维的《鸟鸣涧》。
- 关于自然环境的谚语:
- 口语交际: 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 习作: 写一篇关于自然景物的作文,可以描写自己家乡的风景,也可以描写自己喜欢的动植物。
- 写作指导:抓住景物特点,运用修辞手法,表达真情实感。
四、单元重点知识
- 重点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说明文和散文的阅读方法。
-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 景物描写的方法。
- 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单元思维导图总结
- 单元主题:人与自然
- 核心内容:课文理解、语言积累、写作训练、环保教育
- 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环保意识、审美情趣
- 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