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环境思维导图

《中国地理环境思维导图》

一、自然环境

1.1 地理位置

  • 1.1.1 纬度位置:
    • 主要位于北温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均有分布。
    • 影响:气候多样,生物种类丰富。
  • 1.1.2 海陆位置:
    •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影响:季风气候显著,海洋资源丰富。
  • 1.1.3 地理坐标:
    •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瞎子岛。
    •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
    • 最南端:南海诸岛。
    •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
  • 1.1.4 相对位置:
    • 东邻太平洋,与朝鲜、日本、菲律宾等国隔海相望。
    • 陆上邻国众多,包括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老挝、越南。

1.2 地形地貌

  • 1.2.1 地形特征:
    •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 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多种地形类型。
  • 1.2.2 主要地形单元:
    • 第一阶梯: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 第二阶梯: 高原和盆地为主,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 第三阶梯: 丘陵和平原为主,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1.2.3 主要山脉:
    • 东西走向: 天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 东北-西南走向: 长白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
  • 1.2.4 地形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地形复杂,影响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
    • 山地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大。
    •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和城市。

1.3 气候

  • 1.3.1 气候类型:
    • 季风气候: 东部地区普遍为季风气候,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 大陆性气候: 西北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 高原山地气候: 青藏高原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 1.3.2 气候特征:
    • 季风显著: 冬夏季风交替,带来降水和气温的变化。
    • 气温差异大: 南北温差大,东西温差也较大。
    • 降水分布不均: 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
  • 1.3.3 主要气候要素:
    • 气温: 最冷月(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 降水: 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 1.3.4 气候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季风气候利于农业生产,但也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 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制约了农业发展。
    • 气候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建筑风格。

1.4 水文

  • 1.4.1 河流:
    • 外流河: 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雅鲁藏布江等。
    • 内流河: 塔里木河等。
  • 1.4.2 湖泊:
    • 淡水湖: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 咸水湖: 青海湖、纳木错。
  • 1.4.3 水资源分布:
    • 东南多,西北少。
    • 南方河网密集,水资源丰富。
    • 北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 1.4.4 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北方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 河流航运价值高,是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1.5 自然资源

  • 1.5.1 土地资源:
    • 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多种类型。
    • 耕地资源紧张,人均耕地面积少。
  • 1.5.2 矿产资源:
    • 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 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等重要矿产资源分布广泛。
  • 1.5.3 森林资源:
    • 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地区。
    • 森林覆盖率较低,生态保护任务艰巨。
  • 1.5.4 生物资源:
    • 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丰富。
    • 特有物种多,如大熊猫、金丝猴等。
  • 1.5.5 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 资源开发利用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人文环境

2.1 人口

  • 2.1.1 人口数量:
    • 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 2.1.2 人口分布:
    •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内陆地区人口稀疏。
    • “胡焕庸线”大致反映了人口分布的差异。
  • 2.1.3 人口结构:
    •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 2.1.4 人口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 人口压力大,资源环境负担重。

2.2 民族

  • 2.2.1 民族构成:
    • 汉族为主,其他55个少数民族。
  • 2.2.2 民族分布:
    •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南、东北地区。
  • 2.2.3 民族政策:
    •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 2.2.4 民族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民族文化多样性,丰富了中华文化。
    • 民族地区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3 经济

  • 2.3.1 经济发展水平:
    •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经济发展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 2.3.2 产业结构:
    • 第一产业(农业):粮食生产大国。
    • 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大国。
    • 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 2.3.3 主要经济区域:
    •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
  • 2.3.4 经济对环境的影响:
    • 经济发展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 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

2.4 交通

  • 2.4.1 交通运输方式:
    •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
  • 2.4.2 交通运输网络:
    • 铁路干线:京广线、京沪线、陇海线等。
    • 公路网络: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
    • 港口: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等。
  • 2.4.3 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
    • 交通运输改善了区域之间的联系。

2.5 文化

  • 2.5.1 文化多样性:
    • 悠久的历史文化。
    • 多元的地域文化。
  • 2.5.2 主要文化遗产:
    • 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 2.5.3 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 文化旅游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 2.5.4 饮食文化:
    • 八大菜系: 川菜, 粤菜, 鲁菜, 苏菜, 浙菜, 徽菜, 湘菜, 闽菜, 特点鲜明,影响深远。

三、区域差异

  • 3.1 东西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 3.2 南北差异: 气候类型、饮食习惯、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
  • 3.3 城乡差异: 经济收入、生活水平、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可持续发展

  • 4.1 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环境污染。
  • 4.2 资源节约: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
  • 4.3 社会公平: 缩小区域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七年级3_5英语思维导图怎么画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