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思维导图初二》
中心主题:愚公移山
一、故事梗概
-
人物:
- 愚公:年近九十,居太行、王屋二山之北,意志坚定,目光长远。
- 智叟:嘲笑愚公不自量力,目光短浅。
- 河神:了解事情经过,未做太多表态。
-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派力士搬山。
-
事件:
- 愚公苦于太行、王屋二山阻碍交通,下定决心移山。
- 智叟嘲笑,认为愚公不可能完成任务。
- 愚公反驳,认为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终会成功。
- 愚公带领家人挖山不止,感动天帝。
- 天帝派夸娥氏二子搬走二山,移山成功。
-
地点:
- 太行、王屋二山之北。
-
起因:
- 太行、王屋二山阻碍了愚公一家的交通出行,生活不便。
-
经过:
- 愚公召集家人商议移山计划。
- 开始挖山,运土至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智叟劝阻嘲笑。
- 愚公坚持,并阐述理由。
- 天帝感动,派力士搬山。
-
结果:
- 太行、王屋二山被移走,道路畅通,移山成功。
二、人物分析
-
愚公:
- 年龄:年近九十。
- 性格:
- 坚定:决心移山,不为智叟嘲笑所动摇。
- 勇敢:敢于挑战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子孙后代的力量。
- 执着: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 实干:带领家人亲自挖山。
- 远见:考虑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着想。
- 精神品质: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怕困难、勇于实践、持之以恒、胸怀大志。
- 作用:故事的主人公,代表了改造自然、战胜困难的精神。
-
智叟:
- 特点:自作聪明,目光短浅,鼠目寸光,安于现状,缺乏远见。
- 行为:嘲笑愚公,认为移山是不可能的事情。
- 反映:反映了保守思想和安于现状的心态。
- 作用:作为反面人物,衬托愚公的坚定和远见。
-
天帝:
- 特点:具有神性,能够感动于人的诚心。
- 行为:被愚公的诚心感动,派力士搬山。
- 作用:体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是移山成功的重要因素。
-
家人:
- 作用:体现了家庭的团结协作和支持,是愚公移山的重要力量。
- 例子:
- 妻子:虽然提出了疑问,但最终支持愚公。
- 儿子、孙子:积极参与挖山工作。
三、主题思想
- 核心主题: 人定胜天,坚持不懈,终能成功。
- 深层含义:
- 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战胜任何困难。
- 要敢于挑战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 团结协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可以创造奇迹。
- 目光要长远,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 移山不仅仅是移山,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改造自然、改变命运的决心。
四、写作手法
- 神话故事: 运用了神话的元素,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
- 对比: 愚公与智叟的对比,突出了愚公的坚定和智叟的短视。
- 夸张: 夸张了山的高度和愚公的年龄,突出了移山的难度和愚公的决心。
- 语言描写: 通过人物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和思想。
- 环境描写: 描写太行、王屋二山阻碍交通的情况,突出移山的必要性。
- 动作描写: 描写愚公挖山运土的场景,展现了他的辛勤劳动。
五、现代启示
- 坚持: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不要轻易放弃。
- 信念: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挑战困难,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 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可以发挥更大的力量,取得更好的成果。
- 创新思维: 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尝试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 环境保护: 现代社会更要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盲目地“人定胜天”。
- 长远眼光: 考虑问题要长远,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为后代着想。
六、重点词句解析
-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表明愚公移山的起因,因二山阻碍交通。
- “聚室而谋曰”:体现了愚公做事的周密和对家人的尊重。
- “且焉置土石”:反映了家人的疑问,体现了愚公移山的难度。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展现了愚公移山的最终目标和美好愿景。
-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智叟的话,反映了他的目光短浅和对愚公的嘲讽。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的核心思想,体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精神。
-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体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是移山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