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思维导图全书

《七上历史思维导图全书》

一、导言

1.1 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 认识过去,了解现在: 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洞察当下社会现象的根源。
  • 启迪智慧,提升素养: 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情怀。
  •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
  •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思维导图的优势

  • 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将知识点以树状结构呈现,易于理解和记忆。
  • 信息整合,全面掌握: 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激发思考,提高效率: 通过关键词联想和发散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和理解深度。
  • 便于复习,加深记忆: 方便快速回顾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1.3 本书的特点

  • 全面覆盖七上历史教材: 涵盖所有章节的重点知识和重要事件。
  • 精选核心考点: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帮助学生高效备考。
  • 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采用形象的图示和简洁的文字,提高学习兴趣。
  •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不仅提供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早期中华文明

2.1 中华文明的起源

  • 远古人类的活动:
    • 元谋人: 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云南元谋。
    • 北京人: 保存较完整的古人类化石,使用打制石器,学会用火。
  • 氏族社会:
    • 原始农业的出现: 半坡遗址(粟)、河姆渡遗址(水稻)。
    • 大汶口文化: 出现私有制萌芽,阶级分化。
  • 传说中的炎黄:
    • 炎帝和黄帝: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禅让制: 尧、舜、禹通过禅让制选贤任能。

2.2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 夏朝的建立:
    • 禹建立夏朝: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王位在家族内部传承。
  • 商朝的兴亡:
    • 汤建立商朝: 迁都殷,又称殷朝。
    • 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 青铜器: 商朝青铜制造业发达,司母戊鼎是代表。
    • 纣王的暴政: 商朝灭亡的原因。
  • 西周的统治:
    • 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周武王推翻商朝。
    • 分封制: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加强统治。
    • 等级森严: 维护统治秩序,巩固统治。
    • 国人暴动: 西周衰落的标志。

2.3 灿烂的青铜文明

  • 青铜器的用途:
    • 祭祀: 祭祀祖先和神灵。
    • 礼器: 显示等级和地位。
    • 兵器: 用于战争和防御。
  • 青铜器的代表:
    • 司母戊鼎: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四羊方尊: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造型精美,工艺精湛。

三、动荡春秋与战国

3.1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

  •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井田制逐渐瓦解,促进社会转型。
  • 诸侯争霸:
    • 齐桓公: “尊王攘夷”,第一个霸主。
    • 晋文公: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胜楚。
    • 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3.2 战国七雄

  • 兼并战争: 各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战争频繁。
  • 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
  • 合纵连横:
    • 合纵: 苏秦主张,联合各国对抗秦国。
    • 连横: 张仪主张,秦国与各国联合进攻其他国家。
  • 商鞅变法:
    • 秦孝公任用商鞅: 变法图强。
    • 主要内容:
      • 废井田,开阡陌: 承认土地私有,促进农业发展。
      • 奖励耕战: 提高军队战斗力,促进农业生产。
      • 建立县制: 加强中央集权。
    • 作用: 使秦国国力大增,为统一奠定基础。

3.3 百家争鸣

  • 原因: 社会大变革,各学派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 代表人物及思想:
    • 孔子(儒家):
      • 核心思想: “仁”和“礼”。
      •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孟子(儒家): “仁政”、“民贵君轻”。
    • 老子(道家): “无为而治”、“辩证思想”。
    • 庄子(道家): 追求精神自由。
    • 韩非(法家): “依法治国”、“君主专制”。
    • 墨子(墨家): “兼爱”、“非攻”。
  • 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统一的秦汉王朝

4.1 秦朝的统一

  • 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 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皇帝制度: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
      • 三公九卿: 中央政府机构。
      • 郡县制: 地方行政制度。
    •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 修筑长城: 防御匈奴入侵。
    • 开凿灵渠: 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 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
  • 秦朝的暴政: 沉重的徭役和赋税,导致农民起义。
  • 秦朝的灭亡: 陈胜吴广起义。

4.2 汉朝的建立和发展

  • 西汉的建立: 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 休养生息: 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 文景之治: 经济繁荣,社会安定。
  • 汉武帝的大一统:
    • 加强中央集权: “推恩令”。
    • 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增加财政收入。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统一。
    • 抗击匈奴: 派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
    • 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 东汉的建立: 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 光武中兴: 政治清明,经济恢复。
  • 丝绸之路: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4.3 科技与文化

  • 造纸术: 蔡伦改进造纸术,方便了文化传播。
  • 《史记》: 司马迁撰写,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医学: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
  • 佛教的传入: 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玫瑰花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