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维导图

《经济思维导图》

I. 经济学基础概念

A. 稀缺性 (Scarcity)

  1. 定义: 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是有限的。
  2. 重要性: 稀缺性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也是一切经济决策的基础。
  3. 体现:
    • 时间: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 金钱: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有限。
    • 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等资源储量有限。
    • 劳动力:具备特定技能的劳动力数量有限。

B.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1. 定义: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的最好的替代品。
  2. 重要性: 帮助我们理解决策的真正成本,不仅仅是显性成本,还包括隐性成本。
  3. 应用:
    • 个人:选择读大学的机会成本是放弃工作带来的收入。
    • 企业: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是放弃其他潜在投资项目的收益。
    • 政府:修建公路的机会成本是放弃用于教育或医疗等领域的资金。

C. 供给与需求 (Supply and Demand)

  1. 需求 (Demand):
    • 定义: 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影响因素: 价格、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消费者偏好、预期等。
    • 需求曲线: 向下倾斜,表示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
  2. 供给 (Supply):
    • 定义: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影响因素: 价格、生产成本(劳动力、原材料等)、技术、预期、生产者数量等。
    • 供给曲线: 向上倾斜,表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高。
  3. 均衡 (Equilibrium):
    • 定义: 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和数量。
    • 作用: 市场自发调节价格,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 变动: 需求或供给的变动会导致均衡价格和数量的改变。

D. 弹性 (Elasticity)

  1. 价格弹性 (Price Elasticity):
    • 需求价格弹性: 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 供给价格弹性: 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 应用: 商家定价策略,政府税收政策等。
  2. 收入弹性 (Income Elasticity):
    • 衡量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 区分正常商品(收入弹性为正)和劣质商品(收入弹性为负)。
  3. 交叉价格弹性 (Cross-Price Elasticity):
    • 衡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 区分替代品(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和互补品(交叉价格弹性为负)。

II. 微观经济学

A. 市场结构 (Market Structure)

  1. 完全竞争 (Perfect Competition):
    • 特征: 众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信息完全,自由进入和退出。
    • 例子: 农产品市场。
    • 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最高。
  2. 垄断竞争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 特征: 众多买家和卖家,产品差异化,进入和退出相对容易。
    • 例子: 餐饮业、服装业。
    • 竞争方式: 产品差异化、广告。
  3. 寡头垄断 (Oligopoly):
    • 特征: 少数卖家,相互依存,可能存在合谋。
    • 例子: 汽车制造业、电信业。
    • 行为: 价格战、产量控制、兼并收购。
  4. 完全垄断 (Monopoly):
    • 特征: 唯一的卖家,没有替代品,进入壁垒很高。
    • 例子: 公用事业(电力、自来水)。
    • 问题: 价格高,产量低,缺乏创新。

B. 外部性 (Externalities)

  1. 定义: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而这个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得到补偿。
  2. 正外部性 (Positive Externalities):
    • 例子: 教育、疫苗接种。
    • 社会效益 > 私人效益: 市场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
    • 政府干预: 补贴。
  3. 负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ies):
    • 例子: 污染、噪音。
    • 社会成本 > 私人成本: 市场产量高于社会最优产量。
    • 政府干预: 税收、管制。

C. 公共物品 (Public Goods)

  1. 定义: 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2. 特征:
    • 非排他性: 无法阻止任何人使用该物品,即使他们没有为此付费。
    • 非竞争性: 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
  3. 例子: 国防、公共照明。
  4. 问题: 搭便车问题,导致市场供给不足。
  5. 政府干预: 提供公共物品,通过税收筹集资金。

III. 宏观经济学

A.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1. 定义: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衡量经济活动: GDP增长表明经济繁荣,GDP下降表明经济衰退。
  3. 计算方法:
    • 支出法: GDP = 消费 + 投资 + 政府购买 + 净出口 (C + I + G + NX)。
    • 收入法: 将所有要素收入(工资、利润、租金、利息)加总。
  4. 名义GDP与实际GDP:
    • 名义GDP: 使用现期价格计算的GDP。
    • 实际GDP: 使用基期价格计算的GDP,更能反映经济的实际增长。
  5. 局限性: 不能完全反映福利水平,忽略了非市场活动和环境影响。

B. 通货膨胀 (Inflation)

  1. 定义: 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
  2. 衡量: 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 是常用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
  3. 原因: 货币供应量过多、总需求过旺、成本推动等。
  4. 影响: 降低货币购买力,损害储蓄者利益,扰乱价格信号。
  5. 控制: 货币政策(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政府调整支出和税收)。

C. 失业 (Unemployment)

  1. 定义: 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2. 衡量: 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劳动力总数。
  3. 类型:
    • 摩擦性失业: 由于寻找工作需要时间而造成的失业。
    • 结构性失业: 由于劳动力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
    • 周期性失业: 由于经济衰退造成的失业。
  4. 影响: 资源浪费,社会不稳定。
  5. 控制: 促进经济增长,提供职业培训,改善劳动力市场信息。

D. 财政政策 (Fiscal Policy)

  1. 定义: 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
  2. 工具:
    • 政府支出: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减少政府支出可以抑制总需求。
    • 税收: 降低税收可以增加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提高税收则相反。
  3. 类型:
    • 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收,刺激经济。
    • 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政府支出或提高税收,抑制经济。
  4. 局限性: 存在时滞,可能导致政府债务增加。

E. 货币政策 (Monetary Policy)

  1. 定义: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2. 工具:
    • 公开市场操作: 买卖政府债券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 存款准备金率: 银行必须保留的存款比例。
    • 贴现率: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
  3. 类型:
    • 扩张性货币政策: 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经济。
    • 紧缩性货币政策: 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抑制经济。
  4. 局限性: 存在时滞,可能难以精确控制经济。

IV. 国际经济学

A.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1. 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
    • 定义: 以更低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商品的能力。
    • 贸易基础: 各国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贸易,可以提高整体福利。
  2. 贸易壁垒 (Trade Barriers):
    • 关税: 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
    • 配额: 对进口商品数量的限制。
    • 非关税壁垒: 其他形式的贸易限制,如技术标准、卫生检疫等。
  3. 自由贸易 (Free Trade):
    • 优势: 促进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消费者成本。
    • 劣势: 可能损害国内产业,导致失业。

B. 汇率 (Exchange Rate)

  1. 定义: 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2. 类型:
    • 固定汇率: 政府将本国货币与另一种货币或一篮子货币挂钩。
    • 浮动汇率: 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
  3. 影响因素: 利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政治稳定等。
  4. 作用: 影响进出口,影响资本流动。

C. 国际收支 (Balance of Payments)

  1. 定义: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易的记录。
  2. 组成:
    • 经常账户: 记录商品、服务和收入的流动。
    • 资本和金融账户: 记录资产的流动。
  3. 平衡: 国际收支必须平衡,经常账户逆差通常由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弥补。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思维导图创新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