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思维导图

《凝血思维导图》

一、凝血系统概览

1.1 定义

  • 止血:机体对血管损伤后出血的生理反应,防止血液大量流失。
  • 凝血:止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形成凝血块,堵塞血管破损处。

1.2 组成

  • 血管壁
    • 内皮细胞:抗凝活性,产生NO、前列环素等。
    • 血管外膜:提供组织因子(TF)。
  • 血小板
    • 粘附、激活、聚集,形成血小板栓。
  • 凝血因子
    • 血浆蛋白,参与凝血瀑布。
  • 凝血酶抑制剂
    • ATIII、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FPI)。
  • 纤溶系统
    • 降解纤维蛋白,溶解血栓。

1.3 凝血过程三大阶段

  • 启动阶段
    • TF与VIIa结合形成TF/VIIa复合物。
    • TF/VIIa激活IX和X。
  • 放大阶段
    • 少量Xa激活凝血酶原,产生少量凝血酶(IIa)。
    • 凝血酶激活V、VIII、XI,形成更多活化凝血因子。
  • 传播阶段
    • 大量凝血酶生成,激活纤维蛋白原。
    • 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
    • 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
    • FXIIIa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稳定的血凝块。

二、凝血瀑布模型

2.1 内源性途径

  • 起始因子: XII
  • 过程:
    • XII被激活为XIIa。
    • XIIa激活前激肽释放酶,产生激肽释放酶。
    • 激肽释放酶激活高分子量激肽原。
    • XIIa激活XI,XI激活IX,IX结合VIIIa和PF3,激活X。
  • 意义: 体外凝血的重要途径,体内作用相对较小。

2.2 外源性途径

  • 起始因子: 组织因子(TF)
  • 过程:
    • TF与VII结合,被激活为VIIa。
    • TF/VIIa复合物激活X。
    • TF/VIIa复合物激活IX (少量,并非主要)。
  • 意义: 体内凝血的主要启动途径。

2.3 共同途径

  • 参与因子: X、V、II (凝血酶原)、I (纤维蛋白原)
  • 过程:
    • Xa与Va、PF3、Ca2+形成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
    • 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激活凝血酶原,产生凝血酶。
    • 凝血酶激活纤维蛋白原,产生纤维蛋白单体。
    • 纤维蛋白单体自发聚合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
    • XIIIa交联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网。
  • 关键产物: 纤维蛋白网,构成血栓的主要成分。

2.4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 包括: II、VII、IX、X、蛋白C、蛋白S
  • 作用: 羧化谷氨酸残基,使其能结合Ca2+,参与凝血过程。
  • 拮抗剂: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干扰维生素K的循环利用,从而影响这些凝血因子的合成。

三、血小板在凝血中的作用

3.1 血小板粘附

  • 机制: 血小板上的糖蛋白与损伤血管壁暴露的胶原纤维结合。
  • 关键分子: 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作为桥梁连接血小板糖蛋白Ib/IX/V复合物与胶原纤维。

3.2 血小板激活

  • 刺激因素: 凝血酶、ADP、TXA2、胶原等。
  • 结果:
    • 血小板形态改变,伸出伪足。
    • 释放颗粒内容物,包括ADP、TXA2、凝血因子V等。
    • GPIIb/IIIa受体活化,结合纤维蛋白原。

3.3 血小板聚集

  • 机制: 活化的GPIIb/III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将多个血小板连接在一起。
  • 结果: 形成血小板栓,堵塞血管破损处。

3.4 血小板促凝作用

  • 机制: 血小板提供磷脂表面(PF3),促进凝血因子的组装和活化。

四、抗凝调节机制

4.1 抗凝血酶III (ATIII)

  • 机制: 抑制多种凝血酶和凝血因子,包括IIa、IXa、Xa、XIa、XIIa。
  • 增强剂: 肝素,与ATIII结合,显著增强其抗凝活性。

4.2 蛋白C系统

  • 机制:
    • 凝血酶与血栓调节蛋白(TM)结合,激活蛋白C。
    • 活化的蛋白C (APC) 与蛋白S结合,降解Va和VIIIa,抑制凝血过程。

4.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 (TFPI)

  • 机制: 与Xa结合,进一步与TF/VIIa复合物结合,抑制其活性。

4.4 前列环素 (PGI2)

  • 来源: 血管内皮细胞。
  • 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

4.5 一氧化氮 (NO)

  • 来源: 血管内皮细胞。
  • 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

五、纤溶系统

5.1 组成

  • 纤溶酶原
    • 血浆蛋白,纤溶酶的前体。
  • 纤溶酶
    • 降解纤维蛋白,溶解血栓。
  • 纤溶酶原激活物
    •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纤溶酶抑制剂
    • α2-抗纤溶酶、PAI-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5.2 纤溶过程

  • t-PA或u-PA激活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
  • 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产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包括D-二聚体。
  • FDP被清除。

5.3 临床意义

  • D-二聚体升高提示体内存在血栓形成和溶解过程。
  • 纤溶系统异常可导致出血或血栓性疾病。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花蕊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