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3单元思维导图》
一、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约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771年)
1. 夏朝的建立与兴衰
1.1 夏朝的建立
- 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 建立者: 禹
- 标志:
- 禹传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都城: 阳城
1.2 夏朝的统治
- 政治:
- 设置官职,建立军队,制定刑法,构筑城堡。
- 初步建立国家机构,维护统治。
- 经济:
- 农业发展,掌握一定的青铜冶炼技术。
- 文化:
- 有历法,如夏小正。
- 意义: 中国进入文明时代。
1.3 夏朝的灭亡
- 原因:
- 末代君主桀暴虐无道,统治腐败。
- 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 灭亡者: 商汤
2. 商朝的建立与发展
2.1 商朝的建立
- 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 建立者: 汤
- 经过: 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 都城: 几经迁都,最后定都殷 (今河南安阳)
2.2 商朝的统治
- 政治:
- 建立军队,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控制。
- 设置各种官职,维护统治。
- 实行残酷的刑罚。
- 经济:
- 农业:农业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 手工业:青铜铸造技术高超,代表作司母戊鼎。
- 商业:商朝商业发达,出现最早的货币。
- 文化:
- 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 青铜文化:灿烂的青铜文明,体现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 历法:采用干支纪日法。
2.3 商朝的灭亡
- 原因:
- 末代君主纣王暴虐无道,激化社会矛盾。
- 时间: 约公元前1046年
- 灭亡者: 周武王
3. 西周的建立与制度
3.1 西周的建立
- 建立者: 周武王
- 时间: 约公元前1046年
- 经过: 牧野之战,周武王战胜商纣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今陕西西安附近)。
- 重视: 周武王重视民生,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
3.2 西周的制度
- 分封制:
- 目的: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 内容: 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向周王贡献贡品,定期朝觐周王。
- 作用:
- 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统治。
- 扩大了周朝的统治范围。
-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 等级制度:
- 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 严格的等级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 礼乐制度:
- 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
3.3 西周的衰落
- 原因:
- 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
- 时间: 公元前771年
- 标志: 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进入东周时期。
二、 灿烂的青铜文明
1. 青铜器的发展
- 出现: 原始社会末期
- 发展: 夏、商、西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 特点:
- 种类丰富,用途广泛,包括礼器、兵器、工具等。
- 制作精美,技术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2. 青铜器的代表
- 司母戊鼎:
- 商朝时期,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 体现了商朝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 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 四羊方尊:
- 商朝时期,造型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甲骨文与青铜器铭文
- 甲骨文:
- 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业、天文等方面。
- 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对研究商朝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起源。
- 青铜器铭文 (金文):
-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记录了当时的社会事件和历史。
- 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三、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476年)
1.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
- 背景:
- 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互相兼并。
- 分封制遭到破坏,礼乐制度崩坏。
- 特点:
- 诸侯争霸:
- 强大的诸侯国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争夺霸权。
- 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等“春秋五霸”。
- 王室衰微:周王室名存实亡,对诸侯的控制力减弱。
- 兼并战争:诸侯国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小国被大国吞并。
- 诸侯争霸:
- 影响:
- 促进了民族融合。
- 加速了社会变革。
- 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2.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 农业:
-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 手工业:
- 手工业技术提高,种类增多。
- 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并存。
- 商业:
- 商业活动活跃,出现了一些商业中心。
- 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3. 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
- 孔子: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核心思想:仁、义、礼。
- 政治主张:恢复周礼,实现“克己复礼”。
-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贡献:整理古代文献,开创私学。
- 老子:
-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核心思想:道、无为而治。
- 政治主张:顺应自然,反对战争。
- 《春秋》:
- 儒家经典,相传为孔子编撰。
- 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 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
这个思维导图涵盖了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和动荡的春秋时期。 每个部分都详细列出了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以及文化成就,并简要概括了它们的影响和意义。 格式清晰,层级分明,方便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