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醉翁亭记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醉翁亭记

I. 背景知识

  • A. 作者:欧阳修
      1.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1. 朝代:北宋
      1. 地位: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领袖
      1. 生平:曾遭贬谪,政治抱负受挫,寄情山水
      1. 文学风格:散文平易流畅,诗词清新婉丽
  • B. 写作背景
      1. 时间:庆历六年(1046年)
      1. 地点:滁州
      1. 原因: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心情抑郁,以山水排遣
      1. 目的:抒发谪居之情,表达与民同乐的思想,也包含一定的政治失意感
  • C. 滁州地理
      1. 位置:安徽省东部
      1. 特点:山水秀丽,民风淳朴
      1. 作用:为文章描写山水风光提供了现实基础

II. 文章结构

  • A. 第一段:总起,概括描写醉翁亭的环境和命名由来

      1. “环滁皆山也”:总写滁州四面环山
      1. “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突出西南山峰的秀丽
      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点明琅琊山的位置和特点
      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描写酿泉的特点和来源
      1.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点明醉翁亭的位置和形态
      1.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说明醉翁亭的建造者
      1.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点明醉翁亭的命名者和由来,引出“醉翁”
      1.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解释醉翁的由来,为下文抒情张本
  • B. 第二段:描写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侧面烘托太守的政绩

      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点明“醉翁之意”并非嗜酒,而是欣赏山水
      1.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乐与饮酒结合,更显乐趣
      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描写山间早晚景色变化
      1.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描写山间四季景色变化
      1. “朝暮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总结山间景色变化带来的乐趣
  • C. 第三段:描写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侧面烘托太守的政绩

      1.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描写滁州百姓游玩的景象,自由自在,充满活力
      1.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描写太守宴请宾客的情景,菜肴丰盛,气氛热烈
      1.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描写宴饮的乐趣,没有音乐伴奏,但充满了人情味
      1.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描写太守醉态,与民同乐
  • D. 第四段:总结全文,表达作者的感情和人生态度

      1.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描写宴会结束,太守和宾客归来的情景
      1.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游人散去,禽鸟也快乐
      1.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进一步阐述“乐”的内涵,禽鸟、百姓和太守的“乐”各不相同
      1. “太守之乐其乐也”:强调太守的“乐”,不是简单的游玩享乐,而是与民同乐,为民造福
      1.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赞扬太守既能与民同乐,又能用文字记录下来
      1.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点明太守的身份,与文章开头呼应
      1. “欧阳修也”:再次强调作者身份
      1. “琅琊山也”:再次强调地点,与文章开头呼应
      1. “醉翁亭也”:再次强调醉翁亭,点明主题

III. 思想感情

  • A. 与民同乐
      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1. 描写滁州百姓游玩的快乐景象
      1. 太守与民同乐,共享太平盛世的欢乐
  • B. 贬谪之情
      1. 寄情山水,排遣政治失意
      1. 通过描写山水之乐,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 C. 乐观旷达
      1. 即使身处逆境,仍能保持乐观心态
      1. 欣赏山水,享受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IV. 写作手法

  • A. 描写
      1. 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层次分明,描绘了滁州山水的秀丽景色
      1. 人物描写:通过描写游人、太守和宾客的活动,展现了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 B. 抒情
      1. 借景抒情:将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中,表达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1. 直接抒情:在文章结尾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 C. 议论
      1. 议论结合:将议论融入到描写和抒情中,深化文章的思想内涵
      1.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点明主题,升华文章的意境
  • D. 语言特色
      1. 骈散结合:句式灵活多变,既有骈文的整齐对仗,又有散文的自由流畅
      1. 词语精炼:用词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1. 语气委婉:情感表达含蓄而深刻
  • E. 衬托
    • 滁人游衬托出太守的政绩
    • 禽鸟知山林之乐,反衬出人之乐的丰富性

V. 重点语句

  • A.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 点明主旨,揭示了作者欣赏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 B.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 阐述了山水之乐和饮酒之乐的结合,更加突显了乐趣
  • C.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 强调太守之乐在于与民同乐,为民造福
  • D.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 说明宴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而在于人情味和欢乐气氛。

VI. 主题思想

  • A. 表达了作者谪居滁州,与民同乐,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思想感情。
  • B. 赞扬了太守为政有方,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政绩。
  • C. 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VII. 启示

  • A. 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积极面对。
  • B. 要热爱自然,欣赏山水,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 C. 要关心百姓,为民造福,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This is the structured knowledge of 醉翁亭记 presented as a mind map outline using Markdown.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山海经思维导图简单又漂亮三年级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