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背诵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赤壁赋
一级分支:作品梗概
- 内容概述:
- 苏轼泛舟游赤壁,感叹人生如梦,转而释怀,体悟自然。
- 描写了秋夜的赤壁景色,与友人饮酒赋诗的场景,以及主客之间的对话和苏轼的感悟。
- 由乐景写到悲情,再由悲情转向旷达,体现了苏轼的旷达胸襟。
- 写作背景:
-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心情苦闷。
- “赤壁”并非真正的赤壁之战遗址,而是黄州赤鼻矶,借古抒情。
- 政治失意与人生际遇的交织,促成了作品的创作。
-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
- 对比手法:乐景与悲情的对比,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对比。
- 设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文章的哲理性。
- 散文化笔法:句式灵活,语言流畅自然,富有诗意。
一级分支:结构脉络
- 第一段(开端):
- 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地点:苏轼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事件: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 描绘秋夜赤壁的清幽景色,奠定文章的基调。
- 第二段(发展):
- 曹操的雄姿及其覆灭的命运,引发“人生如梦”的感叹。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人生短暂的悲哀。
- “乐哉斯游”:表面快乐,实则内心深处隐藏着悲凉。
- 第三段(转折):
- 洞箫声的出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洞箫声的描写:模仿悲伤的旋律,渲染凄凉的气氛。
- 箫声引发主客的对话:客人的悲观论调。
- 第四段(高潮):
- 苏轼的反驳:以水月为例,说明万物皆无增减,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旷达态度。
- 从悲观到乐观的转变:苏轼精神境界的提升。
- 第五段(结尾):
- 主人喜而笑,洗盏更酌。
-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描写了宴饮结束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超然物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一级分支:重点语句及赏析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描绘了平静的湖面,营造了幽静的氛围。
- 为后文抒发感情奠定了基础。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描写了秋夜江面的辽阔景象。
- 渲染了空旷、清冷的氛围。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形容小船在浩渺江面上的自由漂浮。
- 表达了作者自由自在的心情。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以蜉蝣比喻人生短暂,以沧海比喻宇宙的广阔。
- 表达了人生渺小、短暂的感慨。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哀叹人生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永恒。
- 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表达了作者从自然中寻求慰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
- 体现了苏轼旷达的胸襟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以水月为例,说明事物既有变化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
- 体现了苏轼对事物辩证的认识。
一级分支:主旨思想
- 旷达的人生态度: 面对人生的挫折和苦难,苏轼能够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从自然中寻求慰藉,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 对人生的思考: 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既有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也有对自然永恒的赞美。
- 与自然和谐相处: 苏轼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自然中汲取力量,提升精神境界。
- 对变与不变的辩证认识: 作品体现了苏轼对事物变与不变的辩证认识,认为事物既有变化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一面。
一级分支:背诵技巧
- 分段记忆: 将全文分为五个段落,逐段进行记忆。
- 理解记忆: 理解每段的内容和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 联想记忆: 将文章内容与生活经历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增强记忆效果。
- 重复记忆: 反复朗读和背诵,加深记忆。
- 关键词记忆: 抓住每段的关键语句和词语,以此为线索进行记忆。
- 图文结合: 利用思维导图或其他图像化的工具,帮助记忆文章结构和内容。
一级分支:延伸思考
- 苏轼其他作品的联系: 将《赤壁赋》与苏轼的其他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对比,分析其作品中共同的思想情感。
- 对后世的影响: 探讨《赤壁赋》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 现代意义: 思考《赤壁赋》在现代社会对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保持乐观心态的启示。
一级分支:重要字词解释
- 既望: 指阴历每月十五日。
- 少焉: 不久。
- 酾(shī)酒: 斟酒。
- 肴核: 鱼肉果品等食物。
- 狼籍: 杂乱的样子。
- 枕藉(jiè): 互相枕着睡。
- 蜉蝣(fú yóu): 一种寿命很短的昆虫。
- 一粟(sù): 一粒米,比喻极其渺小。
- 须臾(xū yú): 片刻。
- 浩渺: 广阔无边。
- 匏(páo): 一种葫芦。
- 属(zhǔ)客: 劝酒。
- 歌曰: 唱道。
- 美人: 指楚怀王宠幸的郑袖。
- 渺渺: 悠远的样子。
- 洞箫: 一种竖吹的箫。
- 如怨如慕: 像在抱怨,又像在思慕。形容声音非常凄婉动听。
- 铿(kēng): 形容撞击的声音。
- 愀(qiǎo)然: 脸色改变的样子。
- 正襟危坐: 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表示严肃或拘谨。
- 横槊(shuò)赋诗: 横着长矛吟诗。形容意气风发的样子。
- 酹(lèi)江: 把酒洒在江里祭奠。
- 举酒属客: 端起酒杯,劝客人饮酒。
- 摄衣: 整理衣服。
- 凌虚御风: 腾空驾风。
- 遗世独立: 超脱尘世,独自存在。
- 羽化而登仙: 长出羽毛,成仙而去。
- 何为其然也: 为什么会这样呢?
- 造物者: 指大自然。
- 无尽藏(cáng): 无穷的宝藏。
- 适: 享受。
- 洗盏更酌: 洗净杯子,重新倒酒。
- 既尽: 已经吃完。
- 东方之既白: 东方已经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