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一思维导图

《化学高一思维导图》

I. 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A. 物质的组成

1. 原子

a. 结构:
  • 原子核 (质子 + 中子)
    • 核外电子
b. 各粒子特征:
  • 质子:质量≈1u,电荷=+1
    • 中子:质量≈1u,电荷=0
    • 电子:质量≈0u,电荷=-1
c.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d. 同位素:
  •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 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

2. 分子

a. 定义:
  •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分类:
  • 单质分子 (如:O2, N2, H2)
    • 化合物分子 (如:H2O, CO2, NaCl)

3. 离子

a. 阳离子:
  •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
b. 阴离子:
  • 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
c. 离子化合物:
  • 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B. 物质的结构

1. 元素周期律

a. 周期:
  • 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元素中,性质相似的元素周期性出现。
    • 共7个周期 (1短, 2短, 3长, 4长, 5很长, 6很长, 7不完整)
b. 族:
  • 纵列,性质相似的元素组成。
    • 主族 (IA-VIIA),副族 (IB-VIIB),VIII族,0族。
c.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 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到右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增强。
    • 非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到右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减弱。
    • 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到右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增大。
    • 电负性:描述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2. 化学键

a. 定义:
  • 使原子或离子结合的强作用力。
b. 类型:
  • 离子键: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
    • 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
    •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c. 共价键的分类:
  • 极性共价键:不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
    • 非极性共价键:相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不偏向任何原子。

C. 物质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a. 颜色、状态、气味
b. 熔点、沸点
c. 溶解性
d. 密度

2. 化学性质

a. 酸碱性
b. 氧化性、还原性
c. 稳定性
d. 反应活性

II. 化学计量

A. 物质的量

1. 定义:

  •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 单位:

  • 摩尔 (mol)

3.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 1 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约为 6.02 × 10^23 mol^-1

4. 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a. n = m/M:
  • n: 物质的量 (mol)
    • m: 质量 (g)
    • M: 摩尔质量 (g/mol)
b. n = N/NA:
  • N: 粒子数
    • NA: 阿伏加德罗常数
c. n = V/Vm:
  • V: 气体体积 (L)
    • Vm: 摩尔体积 (L/mol),标准状况下 Vm ≈ 22.4 L/mol
d. c = n/V:
  • c: 物质的量浓度 (mol/L)
    • V: 溶液体积 (L)

B.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 步骤:

  •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 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 根据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
    • 求解。

2. 关键:

  • 系数代表物质的量之比。

3. 过量计算:

  • 判断反应物是否过量。
    • 以不足量的反应物为基准进行计算。

III.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A. 物质的分类

1. 混合物:

  •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a. 溶液:
  • 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 胶体:
  •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
c. 悬浊液:
  • 固体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不稳定混合物。
d. 乳浊液:
  • 液体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不稳定混合物。

2. 纯净物:

  • 由一种物质组成。
a. 单质: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 化合物:
  •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B. 物质的转化

1. 氧化还原反应

a. 定义:
  • 有电子转移 (得失或偏移) 的反应。
b. 氧化剂:
  • 得到电子 (或电子对偏向) 的物质,化合价降低。
c. 还原剂:
  • 失去电子 (或电子对偏离) 的物质,化合价升高。
d. 氧化产物:
  • 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e. 还原产物:
  • 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f. 配平原则:
  • 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

2. 离子反应

a.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书写化学方程式。
    • 拆: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气体、氧化物等仍写化学式。
    •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 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b. 离子共存:
  • 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即可共存。
    • 常见不能共存的离子:H+, OH-, 沉淀、气体、水。

IV. 实验基础

A. 常见仪器的使用

1. 玻璃仪器:

  • 烧杯、量筒、试管、烧瓶、滴管、玻璃棒、漏斗。

2. 其他仪器:

  •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坩埚钳、药匙。

B. 基本操作

1. 药品的取用:

  • 固体: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
    • 液体:倾倒液体时,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

2. 加热:

  •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口不对人。

3. 过滤:

  • 用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

4. 蒸发:

  • 用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5. 配制溶液:

  •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8的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