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鲁迅单元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六年级上册语文鲁迅单元
一、单元概述
- 主题思想: 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社会黑暗、人民疾苦,以及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 选文特点:
- 语言精炼、富有表现力
-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 蕴含深刻的社会意义
- 情感真挚、打动人心
- 学习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 体会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
- 感受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批判精神。
- 培养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 单元结构:
- 《少年闰土》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好的故事》
- 重点难点:
- 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 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体会鲁迅的批判精神。
- 学习鲁迅的写作手法,特别是细节描写。
- 理解“闰土”、“鲁迅”等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二、《少年闰土》
- 主题思想: 通过回忆少年闰土的形象,展现了旧社会农民儿童的纯真、活泼和与自然亲近的生活,以及与作者之间的真挚友谊,也暗示了长大后两人命运的改变,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珍视和对社会现实的隐忧。
- 人物形象:
- 闰土:
- 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 性格:纯真、活泼、勇敢、见多识广、朴实。
- 动作描写:捕鸟、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
- 语言描写:关于海边生活的描述,充满童趣和想象力。
- 象征意义:自由、快乐、充满生命力。
- “我” (作者):
- 对闰土充满好奇和向往。
- 珍惜与闰土的友谊。
- 回忆的角度:成人回忆童年,带有淡淡的伤感。
- 闰土:
- 环境描写:
- 海边的景象:广阔、自由、充满生机。
- 瓜田的景象:充满希望、充满收获。
- 作用:衬托闰土的性格,营造童年生活的氛围。
- 写作手法:
- 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人物和场景,例如闰土的衣着、动作、语言。
- 对比:少年闰土与成年闰土的对比,暗示社会现实的残酷。
- 倒叙:从回忆开始,引出少年闰土的故事。
- 白描:简洁朴素的语言,描绘人物和场景。
- 重点语句理解:
-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营造了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我那时很小,所知道的事也还不多,只是觉得闰土的事,我都不知道,是多么奇特,多么新鲜呵!”——表达了作者对闰土的羡慕和向往。
- 深层含义:
- 对童年美好回忆的珍视。
-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 对人与人之间真挚友谊的歌颂。
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主题思想: 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展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关心青年、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高尚品格。
- 人物形象:
- 鲁迅先生:
- 爱憎分明:对革命事业充满热情,对人民群众充满关爱,对敌人充满憎恨。
- 关心青年:鼓励作者学习,提供帮助。
- 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的精力献给革命事业,创作了大量作品。
- 生活简朴:穿着朴素,不讲究物质享受。
- 严于律己: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认真对待工作。
- “我” (作者周晔):
- 对伯父鲁迅先生充满敬爱之情。
- 通过回忆,表达对伯父的怀念。
- 鲁迅先生:
- 主要事例:
- “救救孩子”的故事:展现了鲁迅先生的爱憎分明。
- 关心“我”的学习:体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爱。
- 认真工作、生活简朴:表现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写作手法:
- 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形象。
- 细节描写:例如鲁迅先生的语言、神态。
- 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 重点语句理解:
- “‘救救孩子!’”——这句话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对下一代的期望。
-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概括了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 深层含义:
- 歌颂鲁迅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
- 号召人们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好的故事》
- 主题思想: 通过描写“我”在旅途中所看到的两种不同的景象以及对它们的不同感受,表达了“我”对庸俗、腐朽的旧社会的不满和对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世界的向往。
- 内容概括:
- 第一种景象:灰暗、单调、令人厌倦的景象,象征着旧社会的腐朽和没落。
- 第二种景象:鲜明、充满活力、令人神往的景象,象征着新社会的希望和美好。
- 象征意义:
- 灰暗的景象:象征着黑暗的旧社会。
- 鲜明的景象:象征着充满希望的新世界。
- “我”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的不满和对新世界的向往。
- 写作手法:
- 对比:两种景象的强烈对比,突出了作者的情感。
- 象征: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
- 抒情: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
- 重点语句理解:
- “一切景物,像灰色的影片一样,从我眼前飞舞而过。”——表达了作者的厌倦和失望。
- “我仿佛看见了无数鲜艳的花朵,在欣欣向荣地开放。”——表达了作者的希望和憧憬。
- 深层含义:
- 对旧社会的批判。
- 对新世界的向往。
- 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
五、单元总结
- 鲁迅作品的共同特点:
- 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疾苦。
- 语言犀利,富有批判精神。
- 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 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
- 学习鲁迅作品的意义:
- 了解社会现实,提高思想觉悟。
- 学习鲁迅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 培养批判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扩展阅读:
- 《朝花夕拾》
- 《呐喊》
- 《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