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时间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时间
一级分支:认识时间
- 二级分支:钟表
- 三级分支:结构
- 指针:时针、分针(形状、长短、转动速度)
- 刻度: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5分钟),60个小格
- 表盘:数字1-12的排列
- 中心轴:指针的固定点
- 三级分支:功能
- 指示时间(时、分)
- 计时(流逝的时间)
- 闹钟(设置特定时间提醒)
- 三级分支:结构
- 二级分支:时刻
- 三级分支:表示方法
- 几时几分(例如:8时30分)
- 半时(例如:8时半)
- 整时(例如:9时整)
- 三级分支:读取方法
- 时针指过数字几就是几时
- 分针指到哪里,根据大格计算分钟数(一个大格5分钟,两个大格10分钟...)
- 分针指向6表示半时
- 三级分支:表示方法
- 二级分支:时间单位
- 三级分支:时
- 定义:计时单位
- 表示:小时 (h)
- 与分钟的关系:1时 = 60分
- 三级分支:分
- 定义:计时单位
- 表示:分钟 (min)
- 与秒的关系(超纲,但可拓展):1分 = 60秒
- 三级分支:秒 (超纲,但可拓展)
- 定义:计时单位
- 表示:秒 (s)
- 三级分支:时
- 二级分支:时间观念
- 三级分支:时间长短的感知
- 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时间(例如:读一篇课文用多长时间,做一套眼保健操用多长时间)
- 比较不同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
- 三级分支:珍惜时间
- 理解时间的重要性
- 培养按时作息的习惯
- 三级分支:时间长短的感知
一级分支:时间计算
- 二级分支:经过时间
- 三级分支:计算方法
- 数格子法(在钟面上数分针走过的格子数)
- 时间轴法(画时间轴,标注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计算间隔)
- 加减法计算(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 经过时间)
- 三级分支:应用题
- 已知开始时间和经过时间,求结束时间
- 已知结束时间和经过时间,求开始时间
- 已知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求经过时间
- 三级分支:计算方法
- 二级分支:时间单位的换算
- 三级分支:时与分之间的换算
- 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时 = 60分)
- 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60分 = 1时)
- 三级分支:简单的时间加减法
- 相同单位相加减(例如:20分 + 30分 = 50分)
- 不同单位的加减法,需要先进行单位换算(例如:1时20分 + 30分 = 1时50分)
- 三级分支:时与分之间的换算
一级分支:生活中的时间
- 二级分支:作息时间
- 三级分支:一日作息
- 起床时间
- 上学时间
- 午休时间
- 放学时间
- 睡觉时间
- 三级分支:制定合理的作息计划
-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 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 三级分支:一日作息
- 二级分支:时间与事件的联系
- 三级分支:估计事件发生的时间
-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长度进行合理估计
- 三级分支:安排活动的先后顺序
- 根据事件的重要性、紧急程度和所需时间进行安排
- 三级分支:估计事件发生的时间
一级分支:易错点及注意事项
- 二级分支:时间单位的混淆
- 区分“时”和“分”
- 注意单位的书写(h 和 min)
- 二级分支:计算经过时间时的错误
- 注意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是否跨过整点
- 正确数格子或画时间轴
- 二级分支:时间单位换算时的错误
- 记住进率:1时 = 60分
- 注意乘法和除法的正确运用
- 二级分支:读取钟表时的错误
- 区分时针和分针
- 分针指向不同位置代表的分钟数
思维导图补充说明:
- 此思维导图是针对二年级上册数学关于时间的主要知识点进行的梳理。
- 部分内容(例如:秒)虽然超出了二年级上册的要求,但可以作为拓展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 建议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思维导图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 可以通过游戏、实物操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强调时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 持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防止知识的遗忘。可以定期进行小测验或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时间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这个思维导图可以打印出来,让孩子涂色,或者用不同的颜色标注重点,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时间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