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代谢思维导图》
一、脂类概述
1.1 定义
- 含有碳、氢、氧,比例不固定,且富含碳氢链的有机化合物
-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氯仿、苯等)
1.2 分类
- 简单脂类:
- 甘油三酯 (Triacylglycerol, TAG):主要储能形式
- 蜡酯:保护作用,常见于植物表面和动物皮毛
- 复合脂类:
- 磷脂: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
- 糖脂:细胞膜表面的识别标记物
- 脂蛋白:脂类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
- 衍生脂类:
- 脂肪酸:脂类合成和分解的基本单位
- 甘油:甘油三酯的骨架
- 固醇类:胆固醇、激素等,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 类固醇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 萜类:维生素A、E、K、胡萝卜素等
1.3 生理功能
- 能量储存: 甘油三酯是主要的储能物质,单位质量能量密度高
- 结构组成: 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维持膜的完整性和流动性
- 信息传递: 脂溶性激素(如固醇类激素)参与细胞信号传导
- 绝缘和保护: 皮下脂肪具有保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 维生素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 (A, D, E, K) 的吸收需要脂肪的参与
- 其他: 参与免疫反应、细胞识别等
二、脂肪酸代谢
2.1 脂肪酸的种类
- 饱和脂肪酸: 不含双键,通常为固体,如棕榈酸、硬脂酸
- 不饱和脂肪酸: 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通常为液体
- 单不饱和脂肪酸 (MUFA):含有一个双键,如油酸
- 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含有多个双键,如亚油酸、α-亚麻酸
- 必需脂肪酸: 人体无法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如亚油酸、α-亚麻酸
- 不饱和脂肪酸: 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通常为液体
2.2 脂肪酸的合成 (从头合成)
- 场所: 胞浆
- 原料: 乙酰CoA,NADPH
- 关键酶: 乙酰CoA羧化酶 (ACC),脂肪酸合酶 (FAS)
- 过程:
- 乙酰CoA转移至胞浆(柠檬酸穿梭)
- 乙酰CoA羧化生成丙二酰CoA
- FAS催化,以乙酰CoA和丙二酰CoA为原料,逐步合成棕榈酸 (C16:0)
- 后续修饰,可延长碳链或引入双键
- 调控:
- ACC受柠檬酸、棕榈酰CoA、胰岛素等调节
2.3 脂肪酸的分解 (β-氧化)
- 场所: 线粒体
- 过程:
- 脂肪酸活化 (与CoA结合)
- 酰基转移酶 I (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I, CPT-I) 将酰基转移到肉碱上,进入线粒体
- β-氧化循环:每次循环缩短两个碳原子,生成乙酰CoA, FADH2, NADH
- 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FADH2和NADH进入电子传递链产生ATP
- 调控:
- CPT-I受丙二酰CoA抑制
-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HSL) 的激活,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释放脂肪酸
- 能量产生:
- 棕榈酸 (C16:0) 完全氧化可产生129个ATP
- 过程:
2.4 酮体生成
- 条件: 糖利用不足,脂肪酸氧化增加(如饥饿、糖尿病)
- 场所: 肝脏线粒体
- 过程:
- 乙酰CoA大量积累,超出三羧酸循环的处理能力
- 乙酰CoA生成乙酰乙酰CoA,进一步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 利用:
- 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可被脑、肌肉等组织利用,作为能量来源
- 酮症酸中毒: 大量酮体积累会导致酸中毒
三、甘油三酯代谢
3.1 甘油三酯的合成
- 场所: 肝脏、脂肪组织
- 原料: 甘油-3-磷酸,酰基CoA
- 过程: 甘油-3-磷酸逐步酰化,生成磷脂酸,脱去磷酸生成甘油二酯,最后再酰化生成甘油三酯
3.2 甘油三酯的分解 (脂肪动员)
- 场所: 脂肪组织
- 酶: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HSL),甘油三酯脂肪酶 (ATGL),甘油二酯脂肪酶 (MGL)
- 过程:
- HSL催化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二酯和脂肪酸
- ATGL催化甘油二酯水解为甘油一酯和脂肪酸
- MGL催化甘油一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 调控:
- HSL受胰岛素抑制,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激活
四、胆固醇代谢
4.1 胆固醇的来源
- 食物摄取: 外源性胆固醇
- 体内合成: 内源性胆固醇
4.2 胆固醇的合成
- 场所: 肝脏,少量在其他组织
- 原料: 乙酰CoA
- 关键酶: HMG-CoA还原酶
- 过程: 复杂的酶促反应,涉及多个中间产物
- 调控:
- HMG-CoA还原酶受胆固醇、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调节
4.3 胆固醇的运输
- 脂蛋白: 主要通过脂蛋白在血液中运输
- 低密度脂蛋白 (LDL):将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外周组织
- 高密度脂蛋白 (HDL):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运送到肝脏(逆向胆固醇转运)
4.4 胆固醇的利用
-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维持膜的流动性
- 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原料: 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 胆汁酸的合成原料: 促进脂肪消化吸收
4.5 胆固醇的排泄
- 胆汁酸: 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随胆汁排泄
- 粪固醇: 未吸收的胆固醇直接随粪便排泄
五、脂蛋白代谢
5.1 脂蛋白的种类
- 乳糜微粒 (CM): 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
-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 低密度脂蛋白 (LDL): 运输胆固醇 (主要)
- 高密度脂蛋白 (HDL): 参与逆向胆固醇转运
5.2 脂蛋白的代谢过程
- 外源性途径:
- CM在肠道合成,携带膳食脂肪进入血液,由脂蛋白脂肪酶 (LPL) 水解甘油三酯,释放脂肪酸
- CM残粒被肝脏摄取
- 内源性途径:
- VLDL在肝脏合成,携带内源性甘油三酯进入血液,由LPL水解甘油三酯
- VLDL转化为IDL,IDL进一步转化为LDL
- LDL被细胞表面的LDL受体识别并摄取
- 逆向胆固醇转运:
- HDL从外周组织摄取胆固醇,酯化后运送到肝脏,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5.3 脂代谢紊乱
- 高脂血症: 血脂水平异常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 动脉粥样硬化: LDL在动脉壁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肝脏脂肪过度积累
5.4 脂代谢调控
- 饮食: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 运动: 增加脂肪消耗,提高HDL水平
- 药物: 降脂药 (如他汀类药物) 抑制胆固醇合成,贝特类药物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这幅思维导图涵盖了脂代谢的主要内容,从脂类的定义和分类到脂肪酸、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代谢,以及脂蛋白的运输和脂代谢紊乱。 每一层都构建清晰,方便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