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人物思维导图

《儒林外史人物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 《儒林外史》人物

一、功名利禄追逐者

  • 1.1 范进
    • 1.1.1 人物特点:
      • 愚钝迂腐,屡试不第
      • 中举前后判若两人,精神失常
      • 晚年生活凄凉,因科举制度沦为笑柄
    • 1.1.2 影响因素:
      • 科举制度的毒害
      • 社会对功名利禄的追捧
    • 1.1.3 重要事件:
      • 中举发疯
      • 张乡绅赠房
  • 1.2 周进
    • 1.2.1 人物特点:
      • 老童生,屡试不中
      • 痛哭于考场,触动考官
      • 后得中举,仕途顺利
    • 1.2.2 影响因素:
      • 科举制度的残酷
      • 偶然的机遇
    • 1.2.3 重要事件:
      • 哭考
      • 提拔范进

二、真名士、真隐士

  • 2.1 杜少卿
    • 2.1.1 人物特点:
      • 富家子弟,不慕名利
      • 乐于助人,疏财仗义
      • 追求自由,不拘礼法
      • 具有批判精神,讽刺科举制度
    • 2.1.2 行为表现:
      • 散尽家财,帮助他人
      • 支持戏曲,结交艺人
      • 敢于反抗世俗礼教
    • 2.1.3 精神内核:
      • 真诚、率真、自由
      • 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2.2 庄绍光
    • 2.2.1 人物特点:
      • 淡泊名利,隐居山林
      • 精通医术,救死扶伤
      • 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2.2.2 行为表现:
      • 拒绝朝廷的征召
      • 在山中行医济世
      • 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 2.2.3 精神内核:
      • 清静无为
      • 对自然的热爱

三、虚伪做作之士

  • 3.1 严监生
    • 3.1.1 人物特点:
      • 吝啬成性,爱财如命
      • 临死前因灯盏点灯芯数量而咽不下气
      • 虚伪做作,道貌岸然
    • 3.1.2 行为表现:
      • 苛刻对待下人
      • 算计每一分钱
      • 死前还要数灯芯
    • 3.1.3 讽刺意义:
      • 揭露了封建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现象
      • 讽刺了地主阶级的贪婪本性
  • 3.2 马二先生
    • 3.2.1 人物特点:
      • 假道学,伪君子
      • 满口仁义道德,实则男盗女娼
      • 善于伪装,欺世盗名
    • 3.2.2 行为表现:
      • 表面上清高自守,背地里却行苟且之事
      • 利用道德说教来掩盖自己的私欲
    • 3.2.3 讽刺意义:
      • 揭露了封建社会虚伪道德的欺骗性
      • 批判了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四、其他人物

  • 4.1 王冕
    • 4.1.1 人物特点:
      • 自学成才,擅长绘画
      • 不慕名利,安贫乐道
      • 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艺术追求
    • 4.1.2 精神内核:
      • 独立自主
      • 对艺术的执着
  • 4.2匡超人
    • 4.2.1 人物特点:
      • 投机钻营,善于伪装
      • 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 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 4.2.2 讽刺意义:
      • 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
      • 批判了投机钻营的丑恶行为
  • 4.3 沈琼枝
    • 4.3.1 人物特点:
      • 刚烈女子,为维护名节而死
    • 4.3.2 精神内核
      • 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 对自身清白的捍卫

五、人物关系网络

  • 5.1 师生关系:
    • 周进与范进(周进是范进的恩人,提拔范进)
  • 5.2 朋友关系:
    • 杜少卿与众名士 (杜少卿广泛结交社会各界人士,拥有复杂的朋友网络)
  • 5.3 利益关系:
    • 张乡绅与范进(张乡绅利用范进的地位来抬高自己)

六、人物群像与社会映射

  • 6.1 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 范进、周进等(反映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 6.2 社会风气的体现者:
    • 严监生、马二先生等(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现状)
  • 6.3 理想人格的代表:
    • 杜少卿、王冕等(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七、总结

  • 《儒林外史》通过塑造众多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批判了虚伪的道德观念,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这些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高一数学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