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生物第一章思维导图

《初二上册生物第一章思维导图》

一、生物与环境

1.1 生物的生活需要环境

1.1.1 环境的概念

  • 定义: 生物周围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 组成:
    •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举例: 捕食、竞争、寄生、共生、合作等。
    • 非生物因素: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命物质和能量。
      • 举例: 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1.1.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适应性: 生物为了生存而适应环境的各种特征。
  • 适应方式:
    • 形态结构上的适应: 如沙漠植物的根系发达,仙人掌的叶片变成刺。
    • 生理功能上的适应: 如骆驼能忍受缺水,某些植物耐盐碱。
    • 行为上的适应: 如候鸟迁徙,动物冬眠。
  • 注意:
    • 适应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完美适应。
    • 环境变化超过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可能死亡。
    • 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1.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 生物影响环境的方式:
    • 改变环境: 如蚯蚓疏松土壤,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 破坏环境: 如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漠化,人类活动污染环境。
  • 生物影响环境的重要性:
    • 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 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 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1.2 生态系统的概念

1.2.1 生态系统的定义

  • 定义: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
  • 组成:
    • 生物部分:
      • 生产者: 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消费者: 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 分解者: 指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废物。
    •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1.2.2 生态系统的类型

  • 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 水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湖泊、河流、池塘)、海洋生态系统等。
  • 城市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受人类影响较大。

1.2.3 生态系统的结构

  • 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 食物链: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
      • 特点: 生产者起始,箭头指向捕食者,营养级逐渐升高。
    • 食物网: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网络。
      • 意义: 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
  • 能量流动:
    • 能量来源: 太阳能。
    • 流动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传递效率: 10%-20%(指能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比例)。
  • 物质循环:
    • 参与循环的物质: 碳、氮、水等。
    • 循环特点: 全球性循环,反复利用。

1.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1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 概念: 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能够自我调节,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 调节基础: 负反馈调节。
  • 调节能力的大小: 与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关,种类和数量越多,调节能力越强。
  • 临界值: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限,超过临界值,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1.3.2 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 生物因素:
    • 生物多样性: 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
    • 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网络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 非生物因素:
    • 气候变化: 如干旱、洪水等。
    • 环境污染: 如工业废水、农药等。
  • 人为因素:
    • 过度开发: 破坏生态平衡。
    • 外来物种入侵: 改变原有生态结构。

1.3.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提供丰富的资源(食物、药物等)。
  • 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 具有美学价值。

二、探究性学习

2.1 探究的一般过程

2.1.1 提出问题

  • 来源: 观察生活现象,阅读资料,思考等。
  • 要求: 清晰、具体、可探究。

2.1.2 作出假设

  • 依据: 已有知识和经验。
  • 形式: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推测性回答。
  • 关键: 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2.1.3 制定计划

  • 内容: 材料和用具的准备,方法和步骤的设计,实验变量的控制等。
  • 原则: 可行性、安全性、重复性。

2.1.4 实施计划

  • 操作: 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记录观察数据和现象。
  • 注意: 观察要细致,记录要准确。

2.1.5 得出结论

  • 依据: 对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 目的: 验证或否定假设。

2.1.6 表达和交流

  • 形式: 撰写实验报告,进行口头汇报等。
  • 目的: 分享实验成果,接受质疑和改进。

2.2 探究实验的设计原则

  • 单一变量原则: 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相同。
  • 对照原则: 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比较。
  • 随机原则: 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 重复原则: 多次重复实验,减少误差。

2.3 观察与记录

  • 观察方法:
    • 直接观察: 用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进行观察。
    • 借助工具观察: 如使用显微镜、放大镜等。
  • 记录内容: 实验现象、数据、变化等。
  • 记录方式: 文字记录、图表记录、影像记录等。
  • 记录要求: 真实、准确、客观。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六年级数学思维导图怎么画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