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思维导图

《中国美术史思维导图》

一、史前美术 (约公元前100万年 - 公元前21世纪)

1.1 旧石器时代

1.1.1 早期

  • 特点: 实用为主,简单打制石器
  • 代表: 无明确美术遗存

1.1.2 晚期

  • 特点: 装饰性出现,磨制石器萌芽
  • 代表:
    • 山顶洞人: 骨针、装饰品,具有原始审美意识

1.2 新石器时代

1.2.1 文化类型

  • 仰韶文化 (公元前5000年 - 公元前3000年):
    • 特点: 彩陶发达,几何纹样、动物纹样
    • 代表:
      •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
      • 庙底沟类型: 玫瑰花纹
  • 马家窑文化 (公元前3300年 - 公元前2000年):
    • 特点: 水波纹、旋涡纹,装饰精美
    • 代表: 舞蹈纹彩陶盆
  • 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4300年 - 公元前2500年):
    • 特点: 陶器造型多样,出现象形文字
    • 代表: 白陶鬹
  • 良渚文化 (公元前3300年 - 公元前2200年):
    • 特点: 玉器发达,神人兽面纹,象征权力
    • 代表: 玉琮、玉璧

1.2.2 艺术特点

  • 实用性与审美性结合: 器物既满足生活需求,又具有装饰功能。
  • 纹样的象征意义: 图案反映了原始先民对自然、图腾的崇拜。
  • 材质的多样性: 陶、石、玉等材料的使用。
  • 造型的稚拙与生动: 充满原始生命力。

二、夏商周美术 (约公元前21世纪 - 公元前256年)

2.1 夏

  • 特点: 早期青铜器,继承新石器时代风格。
  • 代表: 二里头文化青铜器

2.2 商

2.2.1 青铜器

  • 特点: 青铜器高度发达,纹饰神秘、威严。
  • 种类: 礼器 (鼎、簋、爵),兵器,工具。
  • 纹饰: 饕餮纹、夔纹、龙纹、凤纹。
  • 代表:
    • 司母戊鼎: 现存最大青铜器
    • 四羊方尊: 造型精美,纹饰复杂

2.2.2 玉器

  • 特点: 继承良渚文化传统,更加精细。
  • 种类: 礼器,装饰品。
  • 代表: 玉龙、玉人

2.3 西周

2.3.1 青铜器

  • 特点: 铭文加长,记载历史事件,礼乐制度的体现。
  • 代表:
    • 毛公鼎: 铭文最长青铜器
    • 大盂鼎: 记载周康王册命

2.3.2 其他艺术

  • 甲骨文: 象形文字成熟,书法艺术的源头。
  • 丝织品: 纹样精美,反映社会等级。

2.4 春秋战国

2.4.1 青铜器

  • 特点: 生活气息浓厚,装饰手法多样。
  • 代表:
    • 莲鹤方壶: 造型生动
    • 曾侯乙编钟: 音律完备,工艺精湛

2.4.2 漆器

  • 特点: 新兴工艺,色彩艳丽,图案精美。
  • 代表: 楚漆器

2.4.3 其他艺术

  • 帛画: 中国绘画的早期形式
  • 画像石: 汉代画像石的先声

三、秦汉美术 (公元前221年 - 公元220年)

3.1 秦

  • 特点: 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体现皇权。
  • 代表:
    • 秦始皇兵马俑: 数量巨大,造型写实,反映秦军军容
    • 秦始皇陵: 地宫结构复杂,象征帝王统治

3.2 汉

3.2.1 建筑

  • 特点: 夯土技术成熟,宫殿、陵墓规模宏大。
  • 代表:
    • 汉长安城: 规模巨大,规划严整
    • 霍去病墓石雕: 气势雄浑,手法简练

3.2.2 绘画

  • 帛画:
    • 代表: 马王堆汉墓帛画,反映墓主生活和升天场面
  • 壁画:
    • 特点: 题材多样,反映社会生活和神话传说
  • 画像石/画像砖:
    • 特点: 题材广泛,具有装饰性和叙事性
    • 代表: 沂南汉画像石墓

3.2.3 雕塑

  • 圆雕:
    • 特点: 写实性增强
    • 代表: 霍去病墓石雕
  • 陶俑:
    • 特点: 生活气息浓厚
    • 代表: 汉代陶俑

3.2.4 工艺美术

  • 漆器: 继续发展,工艺更加精湛
  • 丝织品: 纹样华丽,技术精湛

四、魏晋南北朝美术 (公元220年 - 公元589年)

4.1 绘画

4.1.1 人物画

  • 顾恺之:
    • 代表: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注重人物神态和线条的运用。
  • 特点: 重视人物精神表现,以形写神。

4.1.2 山水画

  • 宗炳:
    • 代表: 提出“澄怀观道”的山水画理论。
  • 王微:
    • 代表: 著有《叙画》,论述山水画的创作。
  • 特点: 山水画独立成科,但仍处于早期阶段。

4.2 雕塑

4.2.1 佛教雕塑

  • 特点: 受到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逐渐中国化。
  • 代表:
    • 云冈石窟: 北魏雕刻,规模宏大,风格雄浑。
    • 龙门石窟: 北魏至唐代雕刻,风格细腻,更具中国特色。
    • 麦积山石窟: 西魏雕刻,泥塑彩绘,生动逼真。

4.3 书法

  • 特点: 楷书、行书、草书成熟。
  • 代表:
    • 钟繇: 楷书创始人之一
    • 王羲之: “书圣”,《兰亭序》
    • 王献之: 《中秋帖》

五、隋唐美术 (公元581年 - 公元907年)

5.1 绘画

5.1.1 人物画

  • 阎立本:
    • 代表: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 特点: 造型严谨,色彩典雅
  • 吴道子:
    • 代表: “吴带当风”,线条飘逸,富有动感
    • 特点: 被尊为“画圣”
  • 周昉:
    • 代表: 《簪花仕女图》
    • 特点: 描绘贵族妇女生活,色彩艳丽

5.1.2 山水画

  • 李思训、李昭道:
    • 特点: 金碧山水,色彩华丽,富丽堂皇
  • 王维:
    • 特点: 水墨山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被尊为“文人画”的鼻祖。

5.1.3 花鸟画

  • 边鸾:
    • 特点: 描绘花鸟生动逼真

5.2 雕塑

  • 特点: 佛教雕塑继续发展,更加世俗化。
  • 代表:
    •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像: 气势恢宏,面容慈祥

5.3 建筑

  • 特点: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体现盛唐气象。
  • 代表:
    • 大明宫: 唐代宫殿建筑群,气势恢宏
    • 佛光寺: 现存唐代木构建筑

六、五代两宋美术 (公元907年 - 公元1279年)

6.1 绘画

6.1.1 山水画

  • 五代:
    • 荆浩:
      • 代表: 《匡庐图》,北方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 关仝:
      • 特点: 师法荆浩,气势雄伟
    • 董源、巨然:
      • 特点: 江南山水画的代表人物,风格平和、秀润
  • 北宋:
    • 范宽:
      • 代表: 《溪山行旅图》,雄浑壮阔
    • 李成:
      • 特点: 寒林平远
    • 郭熙:
      • 代表: 《早春图》,山水画理论家
  • 南宋:
    • 李唐:
      • 代表: 《万壑松风图》,刚劲有力
    • 刘松年、马远、夏圭:
      • 特点: “南宋四家”,山水画风格简洁、空灵

6.1.2 花鸟画

  • 黄筌:
    • 特点: 富贵工丽
  • 徐熙:
    • 特点: 野逸疏放
  • 宋徽宗赵佶:
    • 特点: 工笔花鸟画的代表人物

6.1.3 人物画

  • 张择端:
    • 代表: 《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汴京的社会生活

6.2 书法

  • 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6.3 陶瓷

  • 五大名窑: 汝、官、哥、钧、定

七、元明清美术 (公元1271年 - 公元1911年)

7.1 元

7.1.1 绘画

  • 赵孟頫:
    • 特点: 复古主义,提倡“书画同源”
  • 元四家: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 特点: 文人画风格更加突出,注重笔墨意趣

7.2 明

7.2.1 绘画

  • 浙派: 戴进
    • 特点: 继承南宋院体风格
  • 吴门画派: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 特点: 文人画风格,诗书画印结合

7.2.2 工艺美术

  • 景德镇瓷器: 青花瓷、彩瓷

7.3 清

7.3.1 绘画

  • 四王: 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 特点: 摹古,正统画派
  • 扬州八怪: 汪士慎、黄慎、金农、郑燮、李鱓、高翔、李方膺、罗聘
    • 特点: 反叛传统,追求个性
  • 海上画派: 赵之谦、任颐、吴昌硕
    • 特点: 吸收民间艺术,题材广泛

7.3.2 工艺美术

  • 珐琅彩、粉彩瓷器
  • 玉雕、牙雕

八、近现代美术 (公元1912年至今)

8.1 变革与发展

  • 徐悲鸿:
    • 特点: 提倡写实主义
  • 林风眠:
    • 特点: 中西融合
  • 齐白石:
    • 特点: 大写意花鸟画
  • 李可染:
    • 特点: 改造中国山水画
  • 当代艺术:
    • 多元化,实验性
上一个主题: 西游记思维导图 下一个主题: 如何画好思维导图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

分享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