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四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中国神话传说四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一、开天辟地与创世神话
A. 盘古开天地
- 核心概念: 混沌、宇宙诞生、牺牲、创造。
- 主要情节:
- 混沌状态:宇宙最初是黑暗混沌的一团。
- 盘古诞生:盘古在混沌中孕育而生。
- 开天辟地:盘古手持巨斧劈开混沌,形成天地。
- 盘古撑天:盘古头顶天脚踏地,撑起天地,防止重新合拢。
- 盘古化万物:盘古死后,身体化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世间万物。
- 象征意义: 伟大的奉献精神、创造精神、英雄主义。
- 相关角色: 盘古。
B. 女娲造人
- 核心概念: 人类起源、造物主、泥土、生命。
- 主要情节:
- 女娲观察:女娲看到天地间只有飞禽走兽,感到寂寞。
- 女娲造人:女娲用黄泥捏出小人,赋予生命。
- 绳子甩泥:为了加快造人速度,女娲用绳子沾泥甩动,甩出的泥点也变成了人。
- 人类繁衍:女娲创造了人类,人类开始繁衍。
- 象征意义: 伟大的母爱、创造力、智慧。
- 相关角色: 女娲。
- 不同版本差异: 不同版本中,女娲造人的方法和原因略有不同。
C. 女娲补天
- 核心概念: 灾难、拯救、五彩石、牺牲。
- 主要情节:
- 共工撞不周山: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大战,共工战败,怒撞不周山,导致天柱折断,天塌地陷。
- 天灾人祸:天破了个大洞,洪水泛滥,野兽出没,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 女娲补天:女娲熔炼五彩石,堵住天空的漏洞;杀死黑龙,镇压水患;用芦灰止住洪水;杀死猛兽,保护人类。
- 象征意义: 伟大的牺牲精神、勇敢、拯救人类。
- 相关角色: 女娲,共工,祝融,黑龙。
- 五彩石的象征意义: 象征着自然界多种力量的融合与平衡。
二、英雄神话
A. 夸父逐日
- 核心概念: 执着、毅力、梦想、牺牲。
- 主要情节:
- 夸父的决心:夸父想要追赶太阳,为人类带来光明。
- 夸父的追逐:夸父手持木杖,奋力追赶太阳。
- 夸父的牺牲:夸父最终渴死在追逐太阳的路上,他的木杖化为一片桃林,为后人提供休憩。
- 象征意义: 锲而不舍的精神、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虽败犹荣。
- 相关角色: 夸父。
B. 精卫填海
- 核心概念: 毅力、报仇、不屈不挠。
- 主要情节:
- 炎帝之女溺水:炎帝的女儿女娃在东海溺水而亡。
- 精卫填海: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每天衔着石头和树枝填海,想要填平大海。
- 象征意义: 不屈不挠的精神、坚定的意志、对命运的反抗。
- 相关角色: 精卫(女娃),炎帝,东海。
C. 后羿射日
- 核心概念: 英雄、勇气、拯救、正义。
- 主要情节:
- 十日并出:天上出现十个太阳,大地干旱,民不聊生。
- 后羿射日:后羿用神箭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照亮大地。
- 后羿除害:后羿还射杀了各种妖魔鬼怪,为民除害。
- 象征意义: 英雄的胆识、正义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 相关角色: 后羿,十个太阳,帝俊,嫦娥 (部分版本提及)。
- 射日后的影响: 大地恢复生机,人民安居乐业。
三、神仙传说
A. 嫦娥奔月
- 核心概念: 爱情、梦想、孤独、仙丹。
- 主要情节:
- 后羿射日得仙丹:后羿射日有功,王母娘娘赐予不死仙丹。
- 嫦娥偷吃仙丹:嫦娥偷吃了后羿的不死仙丹。
- 嫦娥奔月:嫦娥吃下仙丹后,飞向月亮,成为月宫仙子。
- 月宫生活:嫦娥在月宫中与玉兔相伴,孤独寂寞。
- 象征意义: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遗憾。
- 相关角色: 嫦娥,后羿,玉兔,吴刚 (部分版本提及),王母娘娘。
B. 牛郎织女
- 核心概念: 爱情、分离、等待、鹊桥。
- 主要情节:
- 牛郎织女相遇:牛郎和织女相爱,结为夫妻。
- 天帝拆散:天帝不允许凡人和仙女相恋,将织女带回天庭。
- 牛郎追赶: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追赶织女。
- 银河阻隔:王母娘娘划出银河,阻隔牛郎织女。
- 鹊桥相会:每年七月七日,喜鹊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
- 象征意义: 坚贞不渝的爱情、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 相关角色: 牛郎,织女,老牛,王母娘娘,喜鹊。
- 七夕节的由来: 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
四、其他神话人物
A. 伏羲
- 贡献: 发明渔网、驯养家畜、制定历法、创造八卦。
- 象征: 智慧、文明的开创者。
B. 神农
- 贡献: 教人耕种、尝百草、发展医药。
- 象征: 农业的奠基人、医药的始祖。
C. 黄帝
- 贡献: 统一华夏、发明指南车、制定法律。
- 象征: 中华民族的始祖、智慧的象征。
五、神话传说的意义
- 反映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神话传说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想象。
- 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神话传说蕴含着古代人民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
- 激励人们积极向上: 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激励人们勇敢、坚强、追求理想。
- 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 神话传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神话传说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